收到讀者留言,懶得轉述,直接貼原文。
問:“作者,我家裡現在是做豬肉生意的,有兩個檔口。
一個月大概能賺34萬,家裡買了2套房,我是家中獨子。
但我不想去繼承我爸媽的豬肉檔,想做自媒體。
我自己是學中醫製劑專業的大專生,想做自媒體,有什麼建議嗎?”
答:中醫製劑,那你懂中醫嗎?
你這專業離我太遠了,我不知道它具體學點啥,看名字好像和中醫有點關係。
你可以去看看紅薯上麵那些養生號,你感興趣的話就洗稿抄他們。
在紅薯上麵,養生和家居還有數碼,這三個類彆比較容易接高價的廣告。
豬肉這一塊呢,也彆輕易放棄,雖然說我知道你不喜歡,畢竟哪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或者小姑娘,他的夢想是做一個殺豬佬呢。
就連少林足球裡的豬肉榮,他何嘗不想當一個舞蹈家?
但沒辦法,萬一你自媒體做不成,說實話豬肉確實是個不錯的生意,因為這個玩意兒也算是比較剛需,大多數人還是日常吃豬肉最多嘛,雖然發不了大財,但也比打工強太多了。
自媒體是可以低成本,接近於零成本的起步,但是他背後也沒有觀眾視角看起來那麼的輕鬆簡單。
當你從一個觀眾轉變為一個創作者,一個製作人的身份,你就會發現其實也是挺枯燥的,挺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一個行當。
可能你現在還沒開始做,你會把它想象的很美好,如果你真正開始做了,你也會體會到這個行當其實是非常的枯燥。
他需要你一個人花很長的時間去打磨自己的作品,甚至逐幀的去反複的看之前做好的內容,去精修。
而且你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去做好的一個作品,他也不一定就會爆紅,你需要堅持同一個方向,堅持發好幾條,才有可能有一條爆紅。
甚至你可能這個方向選錯了,你一直發一直不紅,那你又得改方向,也會麵臨很多挫折,不過大家都是這麼試錯試出來的。
你自己從頭開始摸透一個行業,肯定是沒有直接接手你父母的東西,上手來的快。
因為那一套生意,整個鏈路,你的父母已經摸透了,你直接接班,直接就能賺錢。
所以這點,你自己要明白,彆對能賺錢的行當,有天然的排斥感,尤其這種剛需類的,因為保不定你自媒體做不起來,還得去接受他。
兩套房的話,如果有一套空著可以先租出去,也是一筆收入。
至於做自媒體的話,要麼紅薯做養生,用得上中醫知識儲備。
要麼你就去二創,看你對哪個類彆有積累,影視解說,綜藝解說,籃球解說之類的,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做對標賬號自己去找吧,找適合你的。
找那種本來就有人關注的項目去邊蹭流量,邊輸出內容。
二創相對來說起號容易點,接廣告也方便點,帶貨方麵優勢不大,但是也能短視頻帶,主要還是靠接廣告和播放量收入。
我之前看到有一個人說這玩意兒版權不好處理。
按照嚴格的相關法律呢,確實屬於一種侵權,但是呢,很無奈的是這玩意兒是不告不理的,也就是說隻有版權所有人去向法院起訴你,你才會有賠償的風險。
而且法律和現實的操作,中間還是有一部分空間的,也是要看具體的現實情況,究竟是否造成了具體損失。
由於短視頻時代的一個特殊性,現在的情況是,本來以前那幫看電影的人的時間已經被短視頻平台給吸引住了,那些傳統的影視平台已經被瓜分走了很多人群。
而那些已經被瓜分走的人群,卻有可能因為看到了那些二創的影視解說視頻,而對這部劇感興趣,因此到影視平台去看全集看原作。
等於把已經流失的人群又導了回來,所以這個行為,影視平台其實是樂意接受的。
所以你會看到有這麼多的賬號在做影視解說,但沒有人被告,頂多他可能發了一些比較新的劇,那個劇還在熱搜上,那就等於說影響正主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