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的哥們兒說,他發黑底白字的音樂視頻,隻有一兩百播放量。
順便跟大家聊聊,抖音短視頻流量的底層邏輯。
就跟我之前所說的,短視頻平台就是個電視台邏輯。
推流機製就是越多人願意看你的視頻,越多人看完了你的視頻,他就會越給你推流。
因為平台需要優質內容幫他留住客戶,當然是越好看越讓人看得下去的作品,能夠擁有更多的流量。
不可能你發泡屎,給你推一個億流量,然後全民嘔吐反胃,以後看見那個音符圖標,就被心理陰影支配,最終卸載。
黑底白字這個形式,素人駕馭不了,要不他就是早年起的賬號,要不這哥們他可能是個什麼大人物,他可能之前發的內容是不一樣的,是之前就火的人。
像是街球王吳悠,這哥們兒從20年前就已經是網紅了,所以他光是黑底白字在那邊說話就播放量很高,很多人點讚。o的歌曲,要不呢就是比較探索哲學的話題,這種可能還符合調性,發多了沒準爆個一條,也是有這個機會。
但是更多時候,如果想快速起號,還得製造爆點,得從觀眾手裡搶注意力。
大家可以去看一部電影叫做焦點,這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有一些操控注意力的實操技巧。
為什麼後來推薦他去做音樂盤點呢?
因為音樂盤點,它是一個總分結構的模式,前麵一句話總結,大家大概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又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有期待,有猜疑。
而且盤點的都是知名度較高的作品,等於說是利用彆人的流量稍微摻雜了自己的一點東西,其實相當於半個搬運活。
你老盤周傑倫的歌,那周傑倫的粉絲就會關注你,你老盤林俊傑的歌,林俊傑的粉絲就被你給吸引了。
你多盤幾首坤坤,全網的小黑子,沒準都在你評論區開始惡搞起來。
小黑子也是人啊,也是有生命的,是生命就會有消費力。
所以短視頻的第1句話,儘可能要本著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狀態。
儘可能出乎意料一點,然後順便將整個視頻的主題給勾出來,讓觀眾被震驚的同時,又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內容。
之前還聊到了一些最近起號的vog選手。
大多數的主題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剛進入社會。
要不就是帶著一點點錢去陌生大城市流浪,做生存挑戰,啥都乾,都市版荒野求生。
要不就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畢業生,選擇擺攤,送外賣。
vog看似是在記錄生活,但其實他們都是有主題的,肯定都得挑重點,做有看點的內容和素材。
並且解說詞肯定不可能是寫流水賬,文案方麵其實還是得用心做出一種故事感,將自己電影人物化,性格情緒立體化,把這個人物的追求,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都得拍出來講述出來。
就當自己是《少林足球》中還在思考怎麼將少林功夫發揚光大的大力金剛腿。
偶爾上個價值,偶爾感慨人世,還是得做出一些引人深思的內容。
否則的話,純純流水賬當朋友圈發,誰愛看,對不對?
最近還看到一個比較獨特的賬號。
有個叫洗碗博主的哥們,對,就是這名,真的是直白到不能再直白了。
然後他做的這件事情就是洗碗,就隻拍洗碗。
帶的貨也是洗碗的周邊,洗碗能用到的工具,廚房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