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督府公文_大明王朝1556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7章 督府公文(1 / 2)

揚州府衙,簽押房。

燭火搖曳,將王誥與杜延霖的身影長長地投射在牆壁上,氣氛凝重得幾乎能擰出水來。

審訊的案卷厚厚一摞,攤在紫檀大案上,每一頁都浸透著百姓的血淚。

王誥端起已經溫涼的茶盞,卻沒有飲,隻是輕輕摩挲著茶盞瓷壁,目光掃過桌案上那些觸目驚心的供詞,最終落在杜延霖臉上:

“沛澤,口供俱在,鐵案如山。王茂才、錢啟運、郭晟、趙汝弼等人,勾結倭寇,屠戮百姓,構陷欽差,其罪當誅九族!這些,寫入奏章,自是題中應有之義。”

“然而,”王誥語至此,話鋒一轉,將茶盞輕輕放下,發出清脆的聲響,“何和頌攀咬南京守備太監呂法、乃至京中嚴閣老父子之事...沛澤,以你之見,你我當如何措置?”

這話多少有幾分考校的意思,杜延霖心中早已計議已定,當即胸有成竹,答道:

“製台明鑒。呂法呂公公乃內廷司禮監派駐南京的重宦,權柄深重,直接牽涉宮中;嚴閣老父子,更是被聖上視為股肱之臣,聖眷正隆!何和頌區區一鹽場大使,其攀咬之言既無實據,又無旁證,下官以為,單憑此供詞便想撼動此等人物,無異於蚍蜉撼樹!”

王誥靜靜聽著,臉上波瀾不驚。他緩緩起身,踱步至窗前,望著窗外沉沉的夜色:

“如此說來,沛澤的意思是...將此段從供詞中刪去?”

“下官絕非此意。”杜延霖搖了搖頭,也隨之站起,指尖在案卷上輕點,條分縷析:

“呂法是權宦,在宮中根基深厚;嚴氏父子把持朝堂,門生故吏遍布六部。”

“若在奏章中明言其過,哪怕隻是轉述攀咬之詞,便等同於將其列為幕後主使、待查疑凶!其二人一人涉司禮監,一人掌內閣,頃刻間,這道奏折便會成眾矢之的!”

說到這,杜延霖語氣漸沉,點明利害:

“他們定會拖延不辦、百般阻撓,製台欲清查到底、賑災撫民之計,便要功虧一簣!屆時下官與製台必深陷泥潭,自顧尚且不暇,陝西數百萬災民嗷嗷待哺之命,誰去救?!揚州城中驚魂未定的黎庶,誰來撫?!”

“此關乎國本民生,斷不可輕率!”

說到這,杜延霖拿起那份攀咬的供詞,鄭重其事:

“但此供詞關係重大,不容毀棄,更不可擅自刪改。”

說著,他將其鄭重壓在所有案卷之下,方才道出心中盤算:

“依下官之見,奏章正文隻需一筆帶過:‘另有犯官何和頌攀咬司禮監及閣臣,語涉狂悖不敬。’”

杜延霖頓了頓,提出了核心對策:

“至於其詳細口供,則單獨密封於函,施以火漆,隨奏章直呈禦前!此中輕重關節,聖明燭照,自有聖裁。”

杜延霖這話,便就是赤裸裸的陽謀了。

你內閣有票擬權、司禮監有批紅權,你們能提前看奏章,那奏章就給你們看,但關鍵信息卻藏在口供裡。

有人敢提前看口供?

這奏章中點明口供涉及到你司禮監和內閣,你提前把口供看了,那這口供還能信嗎?

嘉靖這個生性多疑的道君皇帝會作何感想?

“往日聞沛澤在京時,曾上治安疏麵諫聖上,不避斧鉞,直指時弊,”王誥聞言輕歎一聲,轉過身來:

“天下皆以為沛澤乃鋒芒畢露、過剛易折之諍臣。今日方知此言大謬!沛澤深諳持重之道,明察秋毫,洞悉險微,方才所論,實乃老成謀國、深諳朝局之洞見。以汝之才,來日...本可腰玉,隻可惜...”


最新小说: 重生出國留學:開啟封神之路 天與咒縛弱?我怒開八門遁甲! 秘詭世界:我靠謊言成神 風雪夜歸 奪我功勞捧嬌女?重生嫡女請全家赴黃泉 和少年帝王共感,他爬窗索吻 滿級大佬混都市 嬌嬌覺醒彈幕後,四個大佬被釣瘋 他人馭鬼我修仙,他人恐懼我貪婪 開啟台球皇帝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