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1年,北宋政和元年六月。
清河縣衙門外。
此時正當暑熱,烈日炎炎。
一隊童子排隊走進衙門,手裡提著竹籃,裡麵放著一些乾糧,筆墨硯台和竹筒。
人群中,有一個人格外紮眼。
此人身軀凜凜、相貌堂堂;目射寒星、濃眉如漆;胸脯橫闊、器宇軒昂。
這不是彆人,正是清河縣武家二郎,名喚武鬆。
“二郎,你能讀書考科舉,哥哥高興。”
“這一場童子試,你不要太緊張。”
三寸丁武大郎望著前麵的縣衙,不停地安慰武鬆。
“哥哥放心,弟弟這次童子試必定拿第一。”
武大郎高興道:“你能上進讀書,哥哥心裡高興。”
“不管能不能考上,都是好的。”
衙役站在門口檢查,確定沒有夾帶小抄作弊。
輪到武鬆的時候,衙役仔細搜查,最後放進去。
武大郎隻能送到門口,對著武鬆揮揮手:
“二郎好好考試,等你出來,哥哥給你一個驚喜。”
武鬆對著武大郎揮揮手,大步走進縣衙。
半年前,武鬆穿越到北宋,成為武家二郎。
經過反複確認,就是《水滸傳》裡的打虎英雄武鬆。
作為正經牛馬預備役大學生,武鬆對四大名著《水滸傳》《金瓶梅》《癡婆子》《如意君》了如指掌、爛熟於心。
《水滸傳》裡武鬆的劇情,最熟悉不過了:
少年時期,偶遇北宋神秘武師周侗,學了玉環步、鴛鴦腿和滾龍刀法,學了一身好武藝。
之後憑借一腔義氣,看似行俠仗義,實則惹是生非,跑到柴進家裡躲避,然後偶遇宋江那龜蛋,從此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
武大郎辛辛苦苦把武鬆養大,最後卻跟著土匪頭子走上不歸路,痛心疾首啊!
作為現代大學生,接受過完整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馬哲毛概、新時代理論洗禮根正苗紅的四有青年,武鬆決定要走正道。
而在北宋,最正的道就是:
科舉!
北宋崇文抑武,推行文人治國。
讀書人的地位最高!
何以見得?
隻需看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的《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
意思很簡單,隻要科舉中了進士、做了官,要錢有錢、要豪宅有豪宅、要美女有美女、要豪車有豪車!
這簡直就是勸人做貪官啊...
不對,這是勸人多讀書!
所以,武鬆決定讀書,考科舉、掙功名。
絕對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絕對不和梁山賊寇勾結!
半年時間,武鬆懸梁刺股、拚命讀書,惡補北宋科舉知識。
作為穿越者,武鬆有著天然的優勢。
很快,武鬆把該讀的書全部讀完,正式報名參加縣裡的童子試。
在北宋,科舉分為三個階段:州試、省試、殿試。
州試相當於全市會考,省試相當於全國高考,殿試則相當於麵試找工作。
州試之前,需要在縣裡參加縣試,篩選出有資格參加州試的童生,也稱為秀才。
今天這場考試,就是由清河縣舉辦的縣試,也稱童子試。
不過,參加童子試有個要求,年齡在1015歲之間。
如今的武鬆已經18歲,長得身材魁梧、威風凜凜。
一起參加童子試的考生,身高隻有武鬆一半,甚至有的隻到武鬆膝蓋。
沒辦法,誰讓原來的武鬆天天舞刀弄棒,不務正業,荒廢了年紀。
武大郎把賣炊餅攢下的錢送進縣衙,賄賂縣丞,把年紀偷偷改小3歲,變成剛好15歲的童子。
走進縣衙,中間坐著清河知縣張知白,縣丞李迪站在身後。
童子試由當地知縣作為主考官,所以今日的主考官是張知白。
考試的內容分為兩部分:
一是口試,就是當麵背誦經書,包括《論語》《孟子》《禮記》《孝經》等儒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