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三天,武鬆換好了衣服出門。
剛到門口,就看見一個半大不小的年輕後生,提著一隻雞,站在門口張望。
“你找誰?”
武鬆俯視,年輕後生畏懼地後退,說道:
“我找武老爺。”
“哪個武老爺?”
正好武大郎出來,見到年輕後生,說道:
“李二寶,你怎來了?”
這個年輕人正是城外李家村的李二寶。
上次他進城裡偷米,被羅員外吊打送官,是武大郎救了他。
“我聽說武老爺家裡有喜,送隻雞過來。”
武大郎說道:“你拿回去給你老娘補身子,我們不缺這點。”
見武鬆好奇,武大郎把先前的事情說了。
武鬆笑道:“原來恁的,那就便收了這隻雞。”
武大郎讓下人把雞收了,李二寶就要走,武鬆把他叫住:
“你如今做甚麼勾當生活?”
“回老爺,跟了一個獵戶,進山打獵討飯吃。”
“會騎馬麼?”
“騎驢會。”
“家裡隻有老娘一個?”
“是。”
武鬆轉頭說道:“哥哥,拿些米油來。”
武大郎大概猜到了,回屋裡拿了米油和一袋炊餅,又牽了一頭驢出來。
武大郎其實不傻,隻是知道自己矮小,做不了大事,所以顯得老實。
“把東西拿上,我到你家看看。”
李二寶不知緣由,也不敢問。
武大郎笑嗬嗬拍了拍李二寶,說道:
“我兄弟要抬舉你哩,你帶路就是。”
李二寶見沒有歹意,便爬上了驢子,東西掛在驢背上。
武鬆跟著出了清河縣城,往外走了十幾裡,到了一處山腳下的村子。
幾間破草屋,外麵有十幾隻雞蹲在樹上,公雞喔喔打鳴。
一個婦人坐在門口,正在編織草席。
見到騎馬的過來,婦人連忙起身。
“二寶,這是哪位老爺?”
“這是城裡的狀元老爺。”
“原來是狀元老爺,怎到我家來了?”
婦人很局促慌張,武鬆下馬,笑道:
“嫂子有禮了,我是縣裡的武鬆,武大郎是我哥哥。”
“聽說了,上次多謝武老爺,請到屋裡喝茶。”
武鬆進屋,李二寶煮了一壺花茶過來。
婦人沒見過大官,有些畏懼武鬆。
“嫂子,我想把二寶帶在身邊,當個隨從,不知嫂子願意不?”
“哎呀,能給狀元老爺當隨從,哪有不願意的。”
婦人把李二寶拉過來,吩咐道:
“給老爺跪下磕頭。”
路上武鬆已經和李二寶說過了,隻等他老娘同意。
李二寶對著武鬆磕了個頭,武鬆扶起李二寶。
“我如今要去陽穀縣,就把二寶帶走。”
“我帶了些米油過來,嫂子先用著。”
“等我們回來,請嫂子到城裡住。”
婦人激動地說道:“老爺大恩,我們母子怎生消受。”
“嫂子不用客氣,我還有事,先走了。”
“二寶,你跟著去。”
李二寶對著婦人磕了一個頭,拿起牆上的弓箭,彆了一把柴刀,騎著驢子,跟著武鬆離去。
望著李二寶遠去,婦人欣喜萬分。
武鬆騎馬、李二寶騎驢,兩人走官道往陽穀縣去。
李二寶今年16歲,世代種地,老爹死得早,隻有一個老娘。
家裡地不多,日子過得艱難。
上次家裡沒有米煮粥,跑到城裡偷了羅員外的米,被吊打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