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觀眾都緊緊盯著李鑫第一顆上手球。
本來他們還沒有過多在意這顆球,直到聽見解說的話後,導播也給出特寫鏡頭,他們才注意到李鑫的擊球方向。
“李鑫是不是太托大了?跟鄭宇伯打還能這麼玩?”
“我感覺他是打算放棄比賽了,麵對鄭宇伯他連掙紮的勇氣都沒有了......”
“唉!我還以為是一場十分精彩的比賽呢......”
觀眾議論紛紛。
然而場上的李鑫並沒有受到外界乾擾,在他的計算中如果正常擊打十一號球,用十二號去k九號,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因為母球隻有停在最筆直的點位才可能用低杆去k球,容錯率非常低!
相反,直接用十一號加上高杆反賽去翻袋,母球吃一庫之後正好回彈到九號那邊,就算沒有順利k出接下來也有左下方的十號球作為銜接繼續k球。
隨著李鑫果斷出杆,母球高杆效果明顯向前滾動,隨後撞擊右側庫邊,在反塞的作用下朝著與分離角相反的方向運動。
不偏不倚!
正好將被障礙球鎖死的九號球成功救出。
對手鄭宇伯率先拍打沙發為李鑫叫好。
隨後觀眾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解說感歎道:“這......我隻能說李鑫打球天馬行空,他實在是太有想象力了,這一杆成功的k球直接決定了這局球的走勢,桌麵上此時沒有任何難點,以李鑫的水平清台隻是時間問題!”
三分鐘之後,李鑫打進了最後一顆黑球,率先拿下一局。
回到休息區,李鑫的腦海裡沒有任何雜念,隻有對上一局球的複盤。
他似乎還在想著更優的清台路線。
鄭宇伯上手。
標準的炸球直接開進三顆,一顆三號球、一顆九號以及一顆十一號。
他的開球向來是職業球員的標杆,傳言中他純粹訓練開球就練了兩年時間,真的可以說他對台球的付出是旁人無法企及的。
訓練就有效果。
這杆開球之後,鄭宇伯直接上手大號球,又準又穩。
將比分改寫為1:1。
這場比賽作為焦點之戰,線上直播觀看人數達百萬,裁判張一桐也保持著極度專注,生怕出現一絲紕漏,每一次擺球都細致入微。
隨著李鑫再次衝球。
十一號被開進,但是球形不容樂觀。
大號小號有擠在一起的小球堆,而且二者均有貼庫死球。
母球落點也十分不理想,剛好卡在右側中袋的袋腳,險些掉進去。
桌麵上沒有可以直接定色的球,解說也覺得李鑫可以選擇防守一杆等待機會。
“此時桌麵上局勢不容樂觀,開完球之後居然定不了色!我覺得李鑫可以將母球推至上方邊庫,做不了斯諾克至少可以讓鄭宇伯不那麼容易地上手,這局球哪怕是鄭宇伯也不敢保證可以清台!我覺得李鑫還是有機會的。”
隨後,李鑫回到休息區直接換上了跳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