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是套個公家或是集體的殼子。
他正好在沙河鄉的鄉中當老師,學校又暫時開不出工資,給他們這些老師都在打白條。
索性,他就在學校裡搞了個校辦工廠,勉強算個小集體性質吧。
說是校辦工廠,其實也就給了他一間教室,以及十來個,各年級班主任不願意要的調皮搗蛋差生。
本來老校長李永年,是準備給這些調皮搗蛋的差生單獨弄個後進班的。
讓他們在後進班裡自生自滅,混到畢業或退學就完了,也省得影響到其他還想學的學生。
正好把羅軍這個新來的老師派過去,給他們當班主任,全當鍛煉新人了...
不過經羅軍這麼一提議,老校長也覺得老是給老師們打白條也不是事。
畢竟老師也得吃飯不是,權當是死馬當成活馬醫了。
也就同意他開校辦工廠的請求,不過他還沒來得及高興呢,就看到了那如同兒戲一般的校辦工廠車間...
就是原先老校長準備給後進班用的,一間二樓把角的教室。
甚至就連教室門口那印著‘校辦工廠’幾個大字的塑料牌子,都是用人家初一三班換下來的牌子背麵貼上膠布手寫上去的。
這要是校辦工廠最後沒能辦成,倒也省事,直接在把門口的牌子翻過來就行了...
而這十幾個各年級班主任輸送過來的差生也是搖身一變,成了羅軍手底下的壯勞力了。
也算讓他們提前開始適應社會...
那些差生的父母倒是沒啥意見,反正家裡有活能隨時喊他們回來,肯定耽誤不了。
換個牌子叫校辦工廠,不僅能減免一些學雜費,還不用天天被請家長,完事還能混個畢業證,他們求之不得...
至於考大學?
彆說他們這些差生家長沒想過了。
就是那些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也沒一個敢說自己能考上大學的...
準確來說,他們整個沙河鄉中,自打成立以來,就從沒考出過一個大學生(包括大專)。
但凡對大學有點追求的,必然、也隻能去唐海的縣一中去。
他們沙河鄉中,這麼多年,連個小中專都沒人考上過。
一年到頭,老校長李永年也就是希望複讀班裡,能有個彆幾個考上大中專的,也就算一年沒有白忙活了...
現如今還沒有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兩年。
所謂的大中專,就是高中畢業報考的中專院校,叫做大中專。
千萬彆小看這年頭的中專生,七八十年代的中專生出來也同樣是乾部身份。
如果套用古代的說法,大學生的培養更偏向於官,而中專生的培養更偏向於吏。
不過中專生乾好,也一樣能升上去,隻是起點和上限比大學生低一些罷了。
而小中專就更是不得了。
所謂的小中專,是指初中生就能報考的中專。
由於去上小中專的時候考生年齡還小,所以叫小中專。
這個時代能考上小中專的,多半都是能考上大學的孩子。
隻不過出於多方考慮,或是家裡想讓孩子早點出來工作分擔壓力,或是怕後續出現什麼變故,想提前鎖定勝利果實。
反正都是出於各自考量後,才報考小中專的。
不過由於年齡小,畢業也早,參加工作的年齡,也比同期畢業的中專生和大學生要早。
工齡自然也比同齡的大學生都要高,如果趕上了機遇,還真不一定比大學生在單位裡混得差。
隻能說理論上,大學生的上限更高。
言歸正傳,這次羅軍來燕京,帶的這些老物件,就是他發動自己班裡的那些差生去搜羅的...
當然,羅軍也不會讓他們白乾。
羅軍許諾他們,會把他們搜羅來的東西列一個清單。
後續會根據清單上列出的貢獻大小,免除他們相應的學費。
如果還有富裕,會用在改善他們在學校的夥食上...
至於直接給錢,那性質可就變了,他一個人民教師,怎麼可能乾投機倒把、倒買倒賣的事呢?
哪怕現在沒事,到了明年也瞬間就會變成一口大鍋,他可不想憑空背鍋。
興許之後校辦工廠發展起來了,他會給予一些現金報酬。
但現在他絕不會憑空給自己找麻煩埋雷。
正當羅軍還暢想著回去後怎麼分贓的時候,他的後背卻突然被人拍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