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宣武公園北門(後改名宣武藝園)。
是80年代初,由附近市民自發形成的一個舊貨市場。
也就是某些人嘴裡說的黑市。
此時這裡聚集著大量的票販子,以及形形色色帶著自身目的前來的人群...
不過目前還是以票販子和古玩販子為主,也是現如今最見不得光又急需交易場所的兩類群體...
後來監管放鬆了,這裡乾脆就直接變成了真正的古玩舊貨市場。
而此刻天色微暗,宣武公園北門的小馬路邊,支起了零星的攤子...
攤主多是想拿自家‘寶貝’出來換錢的市民。
有的蹲在牆根兒,身前鋪塊粗布...
有的則乾脆墊著幾張舊報紙了事...
攤子上麵或擺著幾枚古錢、幾隻瓷碗兒、一塊舊手表、一支老鋼筆或幾罐豬肉罐頭。
有的人則乾脆背著布包,手插在兜裡,眼神警惕又熱切地打量來往的路人...
據羅軍觀察,來這裡“淘寶”的人,似乎比擺攤的還多。
亦或者說這些來淘寶的人和擺攤人的身份,本來就是實時互換的...
他們大多穿著中山裝、工裝褲,腳上搭配一雙或黑或藍的膠鞋,雙手推著輛二八大杠的自行車,車筐裡放著準備出手的物件...
若是遇到紅袖箍的臨檢,也可以雙腳一蹬,裝作沒事兒人一般快速逃離現場...
人們湊在攤位前,腦袋擠在一起,聲音壓得很低...
“這表走得準不?”
“這蒜頭瓶兒能再便宜點不?”
討價還價聲像蚊子嗡嗡,沒人敢大聲吆喝,生怕引來管理人員。
偶爾有“懂行”的人蹲下來,手指輕輕戳戳地攤上的舊瓷器,眯著眼琢磨半天,再跟攤主咬耳朵談價。
也有剛入行的新手,東瞅瞅西看看,緊張的攥著手裡的挎包。
想在黑市中淘個便宜又實用的物件兒。
除此之外,路邊還散落著幾個賣吃食的小攤,香味混著塵土味,猶如一幅帶著煙火氣的‘早市浮世繪’。
藏著這個年代人們對稀缺商品的渴望,也構成了這個時代老燕京獨有的特殊回憶。
羅軍身臨其境,也頗有一番感觸,那種感覺與後世來燕京走馬觀花的旅遊截然不同...
“嗬嗬,看來沒有智能手機的日子,也可以過得蠻有意思的嘛!”
羅軍這邊的遊京愜意無比,可不遠處第一次進入黑市的李滿倉卻是整個人手足無措...
他此時麵對一個身著灰色乾部服、麵容十分嚴肅的男人同他講價,感覺雙腿都有些不太聽自己使喚了...
若不是東西不是他自己的,背後的小老鄉早就定死了價格。
怕是這會兒,他早已礙於對方的威勢,將糧票賣給對方了...
“不是老鄉,我多句嘴您彆在意啊。
我看您不像是能一下拿出這麼多全國糧票的主。
而且瞧您這有點麵生,您這糧票不是好道兒來的吧?”
乾部服男人說完話後,就一臉玩味的盯著麵前滿頭冷汗的李滿倉。
彆看他嘴裡客氣,一口一個您的稱呼著,但那都是他習慣的口頭語。
可話語裡卻沒半點尊重的意思,滿是看待獵物的神情...
而此刻的李滿倉也是滿頭的冷汗...
他一邊想要照著小老鄉說的去做,一方麵又怕惹怒了麵前的男人。
怕對方真是啥有來頭的大乾部,一句話就把糧票給沒收了...
開玩笑,這可是幾千斤的糧票啊,要真是沒收了,就是把他賣了也還不起...
原本來的時候,他隻覺得就是賣個東西而已,能有多難?
可真到賣的時候,他才發現,這裡的人和他平時接觸的人完全不同。
一個個的都十分精明,嘴巴也跟淬了毒一樣,似乎一眼就能看穿他的底細,讓他隻想儘快的逃離這裡...
“訥..訥..訥不賣咧,你把糧票還給訥,訥不賣咧!”
滿倉大叔說著話,就要伸手去奪回糧票。
可那乾部服男人卻將拿著糧票的手向後一挪,換了個口吻道:
“嘖嘖嘖,老鄉你咋這麼不識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