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使者說:”你要去鹹陽,必然會路過滈池,那你替我送個書犢給滈池君吧,滈池邊上有棵大梓樹,底下有石頭,你拿石頭敲擊梓樹,必然會有人回應“。
這個滈池君又是誰呢?滈池應該在西周故都鎬京城內,在今天的西安市北豐鎬村一帶,所以華山使者說你去鹹陽會路過滈池。
滈池君大概率也就是當時水神的意思。華山使者是山神或者山神的使者,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山神或山神的使者讓人皇的使者去告訴水神一個重要的信息。
秦使者到了滈池邊上,果然看見一棵梓樹,敲之,真的有人現身來取書犢,並說了一句話:“明年祖龍死”。
秦使者聽了大為震驚,回去把這件事情稟報給了秦始皇,秦始皇沉默了許久才說道:“祖龍,就是人之先也”。
秦始皇為什麼要單獨解釋”祖龍“這個詞的意思呢,史記裡也沒說,甚至也沒有解釋”祖龍“這個詞確切指代。
有人解讀是滈池君是秦始皇,祖龍也是秦始皇,這樣解釋雖然也通,但是很奇怪。一句話裡麵,對同一個人上一句是這個稱呼,下一句是那個稱呼,說不通。這個”祖龍“指代秦始皇是從結果再往前推的,也就是馬後炮,看明年秦始皇死了,然後再得出“哦,原來秦始皇就是祖龍”的結論,然後就這麼一代一代流傳下來了。
後世都用它來指代秦始皇了,約定俗成了。更有人指出是秦始皇先自稱是祖龍的,這個就有點杜撰了,”祖龍“和秦始皇連在一起的隻在史記裡這一次出現,其他地方並沒有兩者同時出現的場合。
都是杜撰,都解釋不通。
你想啊,秦始皇為什麼後來要單獨再解釋一下什麼是祖龍?如果他之前就自稱是祖龍,那旁邊的人可不秒懂,還需要皇帝老兒再解釋一遍嗎?
史記裡這一段的記載,有點像,大家聽了這句話後,都迷惑不解,今年究竟誰死?然後秦始皇才解釋了一下:”祖龍,就是人之先也,不是我,彆往這裡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注意,秦始皇說的是“人之先”而不是“先人”,這就否定了有人把祖龍解釋為“人的祖先”的意思。這說的不是先人,而是秦始皇說的字麵意思“人之先”,這一點非常重要,解釋為人的祖先的基本上都是胡說八道。
這說明,這個”祖龍“是隻有秦始皇才懂的一個東西,一個暗語,或者是一個人物。“
截至到此這個事情比較合理的解釋是,華山使者托秦使者去給水神滈池君送書牘,最為回報,華山使者把傳國玉璽還給了秦始皇,然後秦使者把東西帶給了水神後,水神也把這個秘密告訴了秦使者,書牘上寫的就是“今年祖龍死”。
是啊,那到底今年是誰死呢?
對,還有一個問題,是不管誰死的,明明是明年才死的,那麼會飛的華山使者為什麼說是“今年”呢。這個紕漏,被大文學家錢鐘書給考證出來了,差一年,司馬遷糊塗了。
李白說的很好,就是明年死。
哪個李白?就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李白。他寫過一首詩記錄了這件事,並揭示了這些人是怎麼到桃花源的。這一切都可以從莫須有的《從火星到桃花源》這本書裡找到依據。
李白的那首詩是這麼寫的:
古風其三十一
唐代:李白
鄭客西入關,行行未能已。白馬華山君,相逢平原裡。
璧遺鎬池君,明年祖龍死。秦人相謂曰,吾屬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李白的詩和《搜神記》裡都明確說了是“明年祖龍死”,不是史記裡的“今年祖龍死”,按秦始皇的死亡時間算,確實是明年死,不是今年死。
最後一句,說的就是,這些人一聽到這個消息,知道天下要大亂了,“為了避秦難”,就“一往桃花源”再也沒出來了,知道晉太元中了。
接下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了,轉入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有武陵人以捕魚為業。。。。。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喜歡南天門前傳之地軸危機請大家收藏:()南天門前傳之地軸危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