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薩多城的北邊”。
“那行,帶我們去”。
全部激活後,老馬就擁有了一支設備和技術齊全的采鐵礦隊伍,這群人浩浩蕩蕩地朝礦工說的方向前進。
不一會就來到了一座礦場的前麵,礦場的大門是敞開的,一進大門就看到了許多采礦工具。
“就是這裡”。
老馬看礦場的大門上寫的是“北部礦場”,穿過大門後,就看見了一個類似工廠的大棚,屋頂的兩邊都是軌道鐵架,在大棚的中央停著一部巨大的升降機一類的設備。
老礦工按了按鈕,機器就開始發出了轟隆隆的聲音,一部滿是灰塵的電梯從上麵升了上來。
老礦工熟練地第一個跳了上去,並蹦了兩下試了試。
“看起來還能工作,請上來吧,我們將前往真正的地心世界”。
一行人一路往下,溫度也越來越高,突然之間溫度又降了下去,升降機著陸後的地方是一大片空地。
和一些人類科學家猜想的不太一樣的是,地球其實是個巨大的空心球,而不是像權威雜誌說的,地球的核心是個實心球。
地幔以下一層層的都是空心的。
地軸不是隻是一根柱子,而是方圓幾十公裡的一大片區域,她的南北切麵就像陰陽兩極,把陰陽兩極的中心點連接起來之後就是地球的斜軸,也就是地軸。
斜軸之外就是個萬丈深淵的河道,隻不過裡麵流淌著是高溫的液體鐵。
高溫液體鐵隨著地球的自轉,以地軸為中心一直在打轉,周而複始,像一個飛速旋轉的南瓜,這就是地核。
地軸就像一根筷子一樣從中間,自上而下地穿過了這個飛速旋轉的南瓜,筷子的兩端就是南北極。
而他們所站的地方就是中間的那個圓心區域,離著兩邊的液體鐵的河道還有好幾公裡遠。
至於挖出來的鐵礦存放在哪裡?也很好猜,因為鐵礦在地球的終點就是坎博拉索山,這一路,從南極到坎博拉索山的通道或者海底都是臨時屯鐵礦的地方。
取鐵礦的過程就是等它冷卻,直接拉走。這是第一代的做法,具有簡單粗暴的特點。
第二代的取礦技術已經不是這樣原始了,而是智能了很多。
首先石匠們會在原有的紅色鐵礦石上鑿出一條軌道,把液體鐵引流到軌道上,再通過大馬力的引力機把液體鐵吸到薩多城的地麵上,從這裡可以直通連接南極和南美大陸的地下通道。
在地下通道下麵再鋪上同樣的石軌道,這樣從地核抽上來的液體鐵可以源源不斷地通過地下石軌直接送到坎博拉索山。
到了坎博拉索山的最後傳送站裡,通過海水的冷卻,得到適合運輸的形狀。
老馬激活這批石匠和礦工無疑等於再次宣告,瘋狂的偷鐵礦的工作要重啟了。
但是要把整條通道全部修繕一番,恐怕至少得需要一周的時間,而且坎博拉索山傳動站目前已經處於毀棄狀態,這條地火通道沒修複之前,所有挖的鐵礦都隻能先囤起來。
雖然如此,但是挖一點點去西風帶探探路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喜歡南天門前傳之地軸危機請大家收藏:()南天門前傳之地軸危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