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地震災害還在繼續中,特彆是北半球地區更加嚴重。聯合國的醫療組織派出了好幾支救援隊伍在各地實施搶救。
北都市也受到了地震餘波的影響,有時候一天也震了好幾次,好在震中心離北都市都比較遠。
按航天城的要求,章曉月,大劉和趙達三人要去北部的省份,那是和鄰國接壤的地方,也是正在受災的地區之一。
這裡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是個縣級市,大劉他們之所以來這裡主要是這邊有一個他們的監測站。
此次的震中心就在這個縣上,可見監測站受到的破壞有多嚴重。
一行人到達時已經是晚上十點了,由於地震的原因,機場沒有開放,他們是開著軍隊的車進來的,第一天夜裡在一個簡單的招待所裡休整。
第二天他們就往監測站裡趕。
大的地震已經過去了,偶爾還有餘震。他們要去的地方是在下麵鎮上的一個山裡。
通訊剛剛恢複,路兩邊和開闊的地方都是成排的帳篷,有穿防護服的人在消殺,也有戰士在搬運救援物資,一片忙碌的景象。
“哎,停一下”章曉月的突然叫停令趙達急踩了一腳刹車。
“怎麼了?”趙達問。
大劉也是一臉的茫然。
“快看,那群小孩”章曉月指著車外麵的一個帳篷說道。
大劉和趙達尋聲望去,隻見一個帳篷外,一群小學生模樣的人整齊的排坐在一起,前麵支起了小白板,一個老師模樣的人在認真地給他們上課,看白板上的板書,這節課學的是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文《觀潮》。
這個帳篷外的情景在一排排的帳篷中顯得格外的耀眼,孩子們郎朗的讀書聲也在群山中蕩漾。
章曉月忍不住拿起了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刻。
這張照片後來登在了全國性的報紙上,題目就叫《群山中的讀書聲》,並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轉載和好評。
“一起加油,不要放棄希望”。
“我們東大國是最有希望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夢想在,希望就在”。
“我們的先人碰到水災,彆的民族隻會祈禱,我們把它排掉。”
看著這場景,大劉和趙達也一陣感慨。環境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老師和學生都還在堅持上課,本身就是一種不怕困難的表現。
車隊路過這個帳篷時,大劉把手伸出了窗外,對著他們伸出了點讚的大拇指。
經過長時間的顛簸,車隊終於到達了監測站,監測站的房子有一半已經坍塌了,沒有坍塌的那部分就是觀測區的主體部分,大門也僅剩下了一邊。
觀察站的工作人員按照指示都已經撤離了,此時觀測站裡已經空無一人。
原本應該空無一人才對。
“是誰?”大劉大喊了一聲。
在進入觀測站的主體部分時,大劉看到有人人影迅速從後麵的樓縫裡一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