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二十樓。
我沒立刻回小辦公室,而是去茶水間泡了杯咖啡,站在窗邊看著樓下的車水馬龍,心裡卻在琢磨——
不知道她中午吃了什麼,有沒有按時休息。
下午兩點半。
我提前來到會議室,按照慕辰萃的要求,調試視頻會議設備。
檢查網絡連接、測試攝像頭角度、調整麥克風音量,每一個步驟都做得格外仔細,生怕出一點差錯。
三點整,研發部的同事準時出現在視頻畫麵裡。
慕辰萃也踩著點走進了會議室。
她今天換了一身淺藍色的職業套裝,頭發利落地挽在腦後,露出纖細的脖頸,臉上沒什麼表情,卻自帶一種強大的氣場。
走到主位坐下後,她先是快速掃了一眼桌上的資料,然後對著視頻裡的研發部同事點了點頭:
“人都到齊了,我們開始吧。”
“先請研發部彙報一下上周AI算法優化和人形機器人關節驅動模塊的研發進展。”
聽到“AI算法”和“人形機器人研發”這兩個詞。
我手裡的筆猛地一頓,心臟瞬間加速——
這正是我在學校的研究課題!
我主攻的就是AI視覺識彆算法在人形機器人上的應用,為了這個課題,我泡了大半年實驗室,還發表過相關的學術論文。
原本以為來星辰科技隻是為了接近慕辰萃。
卻沒想到,這裡竟然在做我最感興趣、最擅長的領域!
我立刻豎起耳朵,全神貫注地聽著研發部負責人的彙報。
研發部的負責人張濤提到:
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步態穩定性還存在問題,AI算法在複雜環境下的識彆準確率隻有82%,離預期的95%還有很大差距。
聽到這裡,我忍不住皺起眉頭——
這個問題我在實驗室裡也遇到過,後來通過優化特征提取模型,把準確率提升到了93%,或許能給他們提供一些思路。
就在我陷入思考時,慕辰萃開口了。
她沒有直接否定研發部的方案,而是冷靜地分析:
“步態穩定性的問題,你們可以嘗試在關節驅動模塊裡加入自適應阻尼器,我之前看過相關的文獻,這種設計能有效緩衝地麵衝擊力;”
“至於AI算法的識彆準確率,你們是不是忽略了多模態數據融合?”
“單一的視覺數據在光照變化時容易出現偏差,如果結合紅外傳感數據,準確率應該能提升不少。”
我猛地抬頭看向慕辰萃,眼裡滿是驚訝——
她居然連這麼專業的技術細節都懂!
多模態數據融合正是我當時優化算法的核心思路。
隻是我還沒在公開場合發表過,沒想到她僅憑研發部的簡單彙報,就能精準指出問題所在,甚至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接下來的會議裡,我完全沉浸其中。
每當研發部提出技術難題,慕辰萃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關鍵,從算法模型的選擇到硬件模塊的適配。
她的見解專業又獨到。
甚至還能引用最新的行業研究成果,顯然在這個領域下過很深的功夫。
我一邊飛快地記錄會議內容,一邊忍不住偷偷觀察她——
她說話時眼神專注而堅定。
偶爾與視頻裡的同事對視時,還會微微點頭,那種在專業領域裡從容自信的樣子,比任何時候都更有魅力。
原來,慕辰萃不僅有出眾的外貌,更有深厚的專業功底。
之前我隻覺得她冷漠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