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則是高昂的授權費,每台手機約$15$25,嚴重侵蝕利潤,使得整機的價格難以降低。
其次是用戶體驗滯後,與iPhone和即將到來的Android有代差,現在這個時間點開發基於WM的智能手機,隻能說是得不償失罷了。
利潤當然會有,而且不少。
但是這中間投入的成本,還有會錯失安卓帶來的市場,李言是不會選擇的。
畢竟,安卓才是智能手機的未來,這一點李言非常清楚。
而且李言很清楚的知道,聯發科(MTK)的首款智能手機解決方案MT6516是在2009年2月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正式發布的。
這款芯片支持WVGA級彆的LCD解析度(800×480像素、MPEG2解碼,以及500萬像素的攝像頭,並整合了多種視頻編解碼器。
雖然正式發布在2009年初,但像MTK這樣的大公司,重大芯片方案在量產前,通常會提前數月甚至更早完成設計並進行內部測試和客戶送樣。
這意味著,如果李言的星辰電子在今年能夠與MTK建立足夠深入的合作關係,理論上是有可能在2008年底左右通過內部渠道獲悉MT6516的進展,甚至提前拿到工程樣片和技術文檔。
但這需要李言的公司證明其有足夠的技術消化能力、量產實力和市場號召力。
若李言能在2008年下半年持續展示星辰功能機的強勁出貨量,並讓MTK相信其能成為智能機時代的強力合作夥伴,他確實有機會成為MT6516的首批測試客戶之一。
這也就是李言今天哪怕喝的再難受,也一定要跟MTK總公司的這位總監打好關係的重要原因了!
生意嘛。
如今是自己處於求人的時候,自然要姿態放低一些。
賺錢嘛,不寒顫。
李言大致算了一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等到年底拿到MT6516的首批測試,也就是拿到開發資料之後,還需要經理幾個階段。
第一個是硬件設計,需要基於MTK參考設計進行主板布局。
第二個就是軟件開發與調試,驅動適配、係統定製、UI設計、基礎應用開發。
最後才是試產與測試,先進行小批量生產,進行各項質量檢測。
這些流程走下來,大約在09年的年初,星辰科技的第一款智能手機就可以上線了。
這半年以來,李言可是已經期待了很久了。
雖然如今的功能機訂單增長的飛快,尤其是看著財務的報表還有賬戶上的資金瘋狂增加,李言也很開心。
但是相比起親自開啟一個國產智能機的時代,那種成就感,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
“哎?李言!”
就在李言腦海裡正在思考著,同時暈暈乎乎的時候,耳邊突然傳來一陣有些熟悉的聲音。
抬頭看去,記憶回到了上次那個醉酒的時刻。
不一樣的情節是上次蹲著在吐,這次則是坐著抬頭看去。
不過同樣的還是那張清麗雪白的俏臉,十七八歲青春飛揚的年級,滿滿的膠原蛋白。
依舊還是那身藍白相間的電子廠工服,如此簡單的衣服卻襯托的臉蛋清麗無比。
“你又喝酒啦?給,我剛買了一瓶可樂呢!還冰著呢!”
不同於上次的礦泉水,當李言微微抬著頭看向梁欣然,抬起手接過那隻雪白纖細的手掌遞過來的可樂的時候,梁欣然的臉微微羞紅了一瞬。
被李言碰觸到的手部,有些觸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