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電話,李石看還有點時間,閒著無事,索性拿著平板在有些吵鬨的候車室裡閱讀起《史記》來。
他讀二十四史,帶著六分認真,兩分質疑,和兩分看故事的心態。
如果排除文言文的閱讀門檻,其實史書的可讀性是很強的。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後。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
原來漢武帝一開始是當膠東王。漢時的膠東,是如今的哪裡呢?
李石查了一下,原來是東山省的平度。
“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漢武帝剛當皇帝的時候就特彆注重對鬼神的祭祀嗎?所以他這個人比較……迷信?那為他什麼會比較迷信呢?這是太史公的私貨嗎?這個特質(弱點?)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後麵發生的事,會印證這一點嗎?
探秘曆史上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他們出生的背景,他們是什麼樣的性格,他們生平做過些什麼的事,他們為什麼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等等這些,都促使著李石不斷往後翻書頁。
一直到上了高鐵,都沉浸在《孝武本紀》裡。
直到一個小時後,過了xiangtan北站,他把目光從平板上移開,望著窗外發了會呆。
過了會,手機上收到張婧怡的微信:“學長,我妹妹的事,再次謝謝了。”
兩人是去年加的微信,後來一直沒聯係過,過年都沒發過拜年信息。
他簡單回道:“不客氣。”
突然想起之前孫壽文說的事,又問了句:“聽說你去演電影了?”
張婧怡回道:“嗯,實驗室裡呆膩了,正好有機會換種活法,便去試試。”
原來是這樣,李石的心思還在史書中,沒多想,回了句:“那挺好的。”
便拿起平板,繼續讀《三代世表》。
不過,沒等幾分鐘,張婧怡卻又發了信息來:“好吧,學長你兩次救了我妹妹,我不該跟你撒謊的。其實我去拍電影,是因為我……某些失誤把實驗室炸了,受了處分,所以重新再就業了。”
啊!
她把實驗室給炸了?
李石頓時晃過神來,放下平板,雙手拿手機打字:“事情嚴重嗎?”
張婧怡:“包括我在內有三人受了輕傷,萬幸沒有人員損失,不過我也……算了,都過去了,不提這個了。”
李石見她不想談,雖然好奇,但也沒再追問。
轉移話題聊了幾句彆的。
到了潭州,張慧靜早早地就在高鐵站等著了。
有日子沒和小助理聊天談心了,李石趁機請她吃了頓飯,聽她彙報工作室的情況。
如今她的主要任務還是隨時完成他交代的事,比如說今天這樣,臨時來高鐵站接他。
次要任務是運營幾個平台的公眾號,宣傳玉石翡翠為主的傳統文化,這方麵的效果一般,李石打算先這樣養著,當做是培養她在新媒體運營上的經驗,將來再讓她接手“大石頑”的賬號。
一頓飯吃了兩個小時,李石回到鳳凰灣時天都黑了。
接下來二十天多,他再次進入閉關狀態,全力做兩件事——編撰《先秦文脈導圖》和製作“穿越先秦係列”視頻。
到了五月七號,他總算是把兩件事大致完成了。
“穿越先秦係列”視頻的完成度很高,除了已經發的兩個視頻,他還分彆製作了:《活出第四世,我在新石器時代和三皇五帝捏土的日子》、《華夏之夏,二裡頭的青銅和玉鑄就我第五世之魂!》、《問卜殷商萬神,隻為見證大時代下的婦好之愛》……等六個視頻。
每個視頻的時長都不短,介於六十分鐘到八十分鐘之間。
他反複核查,每一次都覺得心滿意足。
而《先秦文脈導圖》卻不一樣,它的初稿雖然完成了,但完成度卻不是不那麼的令人滿意,李石總覺得還可以更完善一些。
其中,他最不滿意的,就是關於漢字演化的各階段考古證據搜集。
這天晚上,李石合上厚厚的一遝稿紙,喚出學習麵板,“注視”良久。
“那種要突破的感覺簡直呼之欲出了,當初應該去一趟中國文字博物館的……”
他心念一動,立即拿起書桌上的手機,打開12306app,下單了一張明天上午前往羊城的車票。
閉關二十多天,家裡養的兩朵仙姝,總該施施肥,澆澆水了。
上個星期秋葉原本想讓蘭姐回潭州照顧他起居,那會他已經察覺到《導圖》編撰上的明顯遺漏,知道自己不久後還要出趟遠門,時間不定,便讓她們先彆回,一切等他跑完這一趟再說。
“等明天去羊城待幾日,便北上京城,查兩天資料,見見舊友,再去安陽等地。”
李石把高鐵票信息截圖發在“我們仨”的群裡,陳秋葉立馬發了視頻通話過來。
“石頭,正好我忙的那個大項目正式通過了,可以休息幾天,我們去海邊度假呀?”
視頻對麵,往日裡清冷如雪山幽蓮的女人,這會神采飛揚,興致勃勃。
她身後,一隻仿佛能捏出水來的蜜桃也張著美目期待地看著他。
李石自然是讚同的。
倒不是他想什麼泳衣和鴛鴦戲水之類的東西,隻是純粹想看看大海了。
最近老宅在家裡,感覺世界和心胸都有點變小了,他需要用大海的寬廣無垠,來舒展和陶冶一下自己的胸懷。
等掛了視頻通話,李石把筆記本電腦打開,開始上傳第三個視頻——《活出第四世,我在新石器時代和三皇五帝捏土的日子》。
這個視頻橫跨四五千年,雖遠不如新石器時代的兩個視頻那樣,動輒以萬年計數,但文明越往後,活躍的密度越大。
他隻擇取圍繞故事線的信息融入其中,已經是乾貨滿滿了。
時長足有七十二分鐘。
上傳起來,比較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