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劍目聞言不由笑起來,過來摟著她,粗鄙地道:“你這s狐狸,亂吃什麼飛醋!我是給李石發信息,他好像特彆喜歡劍術,我問他要不要劍,準備送兩柄特製的寶劍給他。”
“那個年輕的小帥哥啊?”
想起李石在院子裡打拳的帥氣之姿,已經進入狀態的女人不禁有些代入,眼神頗為迷離。
汪劍目提拔她為貼身秘書已經大半年,早已熟透了,斜眼看她:“怎麼這幅樣子,想老牛吃嫩草啊?”
女人清醒過來,俯身,討好的道:“哪能啊,我可是汪總您一個人的乖乖小秘書。”
汪劍目伸手拍了拍軟處,笑道:“嗬嗬,小倒也不小,不過……就算你送上門去,估計也夠嗆,今天這個小兄弟可不是一般人,不然我憑什麼上趕著送他劍呢?”
“他很特彆嗎?不會是哪個大佬家出來的吧?”
汪劍目笑了笑,手上動作加快,卻沒再回答她的問題。
李石晚上也住在這個院子裡,回房後,他看時間已晚,便沒再看書,洗了澡,正準備睡覺,不想收到了汪劍目的微信。
要送我劍?
自己倒也確實還沒有趁手的劍器。
第二天上午,眾人爬八達嶺長城的時候,又聊起這個話題。
高師蒼道:“劍目兄家裡的鑄劍坊,技術水平很高,他當初送我的劍品質就非常好。”
接著又說了些選劍的注意事項。
比如練劍術套路的軟劍該怎麼選,練實戰的硬劍該怎麼選,大小、軟硬度、長度、重量等各方麵,都有講究。
爬長城的活動汪劍目那個女秘書沒有參加,等中午李石他們從長城上下來後,才過來彙合。
大家又一起吃了頓飯,聊到下午三點多,方各自離開。
……
如今已是五月下旬,全國各地的天氣都在回暖。
李石返回潭州搭乘的是下午五點鐘那一趟的隻需五個半小時的高鐵,他臨時買的票,商務座已經沒有了,所以買的是一等座。
票價查了一千一百塊錢,舒適度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好,少了幾分安靜,多了些熱鬨的氛圍。
上車後,李石按照習慣,先觀察了協議愛四周的環境,然後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平板電腦,開始閱讀《舊唐書》。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諱炎,穆宗第五子,母曰宣懿皇後韋氏。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於東宮。”
《舊唐書》的本紀隻剩下三篇,高鐵從京城出來,還沒抵達SJZ,李石便看完了,又換到《新唐書》。
《新唐書》的本紀總共隻有十卷,雖然隻求通讀,但李石讀到《卷四·則天皇後中宗》時,還是放慢速度,反複看了兩遍,並起身從頭頂貨架上把雙肩包拿下來,取出隨身筆記本,寫了兩頁讀後感。
“千古唯一女帝,端的讓人感慨。”
李石稍微感歎了一會,又繼續往後閱讀。
與他而言,史書上的文字終究是冰冷的,哪怕再有感慨,也隻是淺淺的,遠不及心裡那份對衝擊第一個宗師的期待,對學習麵板升級和隨身空間的想象!
尤其宗師獎勵的隨身空間!
“不知道書法宗師獎勵的隨身空間有多大,能裝多少東西,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的……至今為止學過的項目裡,宗師獎勵的隨身空間最大的還是中文,為十立方米,書法宗師的獎勵估計不可能超過中文宗師,但應該不會太小……”
李石笑著想道:“隻要有個三四立方米,我就很滿足了!”
一個降落傘包,通常不會超過兩百升,也就是不會超過0.2立方米!
如果是用最先進的材料,還能更小。
“一旦有了隨身空間,我立馬就去學跳傘!”
作為現代人,將來如果去國外的話,不乘飛機就隻能乘船,那太浪費時間了。怎麼著,也要去天上看看空乘小姐姐與高鐵乘務員小姐姐的工作狀態有什麼不同吧。
“另外,也不知道隨身空間到時候能不能藏活物。”
“如果可以一個念頭把我自己藏進去,那我於這世上,便立於不敗之地了!”
車過鄭州,李石已經把《新唐書》篇幅較短的本紀看完,他喚出學習麵板“瞅”了一眼,盤算著《宋史》本紀是四十七,《明史》本紀是二十四,加在一起,也就是七十一卷。
“每一卷少則幾千字,多則上萬字,我最多再肝個兩天,就能讀完!”
李石心裡鬥誌十足,期待趕緊把曆史升級,他拿著平板,切換《宋史》,正打算繼續學習,兜裡的手機震動了幾下。
摸出來一看,居然是高中學妹張婧怡的信息:“學長,我看你朋友圈,是來京城了嗎?”
李石一怔,朋友圈?
他去自己朋友圈看了眼,頓時搖頭,原來是那條發了好幾天的朋友圈。
切到對話框,打字回道:“呃,我這會都在回南湖省的高鐵上了,你這反射弧也太長了吧。”
張婧怡:“不好意思,我最近拍攝任務比較重,所以這幾天我的手機都放在我媽媽那裡,今天才看到,本來還說想請你吃個飯,感謝你上次幫了我妹妹。”
李石對拍電影這種事不了解,好奇問道:“新工作怎麼樣,還是適應嗎?”
張婧怡:“挺好的,我記台詞快,找到感覺後,拍的很順利,今天導演還誇我有天賦、肯努力,說以後有機會,還想找我合作。”
李石這會的心思都在趕緊把剩餘的《宋史》、《明史》本紀讀完上,雖然有心探聽一下娛樂圈的第一手八卦,但還是隻聊了幾句,便道:“學妹,想請我吃飯的話,下次吧,我還有事,先不聊了哈。”
京城懷柔,拍攝現場。
拿著手機的張婧怡回了句:“好的學長,不打擾了,你先忙。”
心裡卻想,他不是說在回南湖省的高鐵上嗎?
……
回到潭州的兩天,李石宅在家裡哪也沒去,《宋史》和《明史》本紀的長度有些超過他的預期。
足足肝了兩天,才最終把所有本紀通讀完。
“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儘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讀完崇禎皇帝的一生,在李石感慨皇帝也不好當的同時,腦海中隨之有出觸動傳來——
晉升了!
他當即也不感歎了,壓抑住興奮,連忙心中起念,喚出學習麵板查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