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遷碑》古樸醇厚,雄強大氣,是漢隸碑帖中的代表之作,雖因時代久遠,傳承下來有所殘缺,甚至可能不太符合當代一部分人的審美,但在李石眼中,眼光穿越曆史長河,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以及漢隸,他能看到文字藝術在曆史發展中的變化之美。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文字。
每個時代的文字都會有對應的書法藝術和書法之美。
它們也反應著一個時代的氣質與氣息。
“如果透過殘缺見其真麵目,細看字體,方整中多有變化,樸厚中又稍顯媚勁,內圓外方,內捩外拓,方整而不板滯。”
李石背臨一遍,細細揣摩,覺得收獲不小。
又拾起筆,攤開新的宣紙,嘗試意臨。
在李石的理解裡,意臨分兩種,一是臨原作之意,一是用原作之體化吾之意。
他這個人比較“自我”,喜歡做“六經注我”之事。
“《張遷碑》作為法帖,意臨時,需把握字體結構變化……”
寫得幾句,李石再看,先搖頭,又點頭。
“少了幾分厚重,多了一些飄逸,也挺好看的,倒是與昨天讀帖時看到的伊秉綬臨的作品風格相似。”
……
此後幾天,李石除了上午去工作室看看,關注劇本與選角的進度之外,其餘時間,都宅在家裡學習。
暫時以讀書為主,臨帖為輔。
這種半閉關的狀態讓他的學習效率奇高,加上精力充沛,每天不知不覺就肝到半夜兩三點。
到了六月十二號,階段任務完成情況如下:
(任務一)研百書理論——通讀:106/106;精讀:82/106
(任務二)臨名家書帖——對臨:45/168;背臨:9/168
“這段時間,我進步神速。”
“我的書法基本功,迅速累積到逐漸誇張的程度。”
“想要真正達到‘六經注我’,還是得先做到‘我注六經’!”
當天下午,李石暫時從閉關的狀態中出來,前往老家的市裡,參加教資考試的麵試,六月十三號考完,他順道回村裡看了趟母親,住了一晚,第二天又趕回省城,繼續進入半閉關的狀態。
六月二十四日,天氣漸漸炎熱。
這天下午,當李石把一百零六本書家理論篇章全都精讀完一遍後,合上《啟功論書》,倒了些墨汁,提筆,在白紙上以啟功體的風格開始書寫《道德經》的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心中忽然有所感觸,執拿毛筆的手停滯在半空中,直接喚出學習麵板——
姓名:李石
體質:33.9
財富:22.491【是否兌換】
正在學習:書法(精通+)
學習完成庫:等。
他劍眉一揚,麵露喜色:“晉升比修改2.0版本的時候預計的更早,唉,還是低估了自己的書法天賦!”
雖然對突然來的晉升很歡喜,但李石並無太多驚訝。
隨著係統性的學習和鑽研從古至今的書論,探索每個時代書法藝術的特色,以及隨著時代書法藝術上的發展與變化,他對書法的認知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高度。
而在理論學習取得成果時,臨帖的效率與收獲也隨之加快加大。
當然,支撐他快速成長的,是他妖孽般的書法天賦!
“像剛剛這樣,每天三五遍書寫《道德經》第一章,把當天學到的、感悟到的東西,化入自己的書寫習慣裡,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是臨摹最難的意臨。”
李石笑容滿麵,繼續把自己對啟功體的學習心得化入自己的楷書裡,接著寫道: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寫完後,仔細看紙上的字,挺拔險峻卻又修美勻整。
李石放下筆,從抽屜裡把那個自創係統的本子拿出來,翻開修改數據——
(任務一)研百書理論——通讀:106/106;精讀:106/106
(任務二)臨名家書帖——對臨:168/168;背臨:21/168
“在精讀書論,學習理論時,不知不知覺就把當初選出來的一百六十八張書帖都對臨學習過了,相當於把所有書帖通讀了一遍!”
李石回憶這段時間的學習,腦海中頓時浮現出各種書帖字體。
他坐在椅子上,愣愣出神,發了足足有十幾分鐘的呆,才突然站起來,拿來一疊新的宣紙,提筆沾墨,開始繼續書寫《道德經》第一章。
第一遍,第二遍,寫的是小篆,用的是李斯的風格。
第三遍到二十遍,寫的是隸書,先用的《張遷碑》風格,接著是《曹全碑》風格,然後是《禮器碑》風格,再就是《史晨碑》和《乙瑛碑》等等。
第二十一遍到五十九遍,寫的是草書,一開始寫張芝《冠軍帖》的風格,然後是王羲之《十七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風格,還有孫過庭的《書譜》風格與張旭《古詩四帖》風格,等等。
到後來,李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寫了多少遍,寫完草書,寫楷書,最後是行書。
有些書帖風格隻寫一遍,有些會寫三五遍。
從下午寫到天黑,從天黑寫到深夜,又從深夜寫到天明。
整個書房裡漸漸鋪滿了書稿。
渴了喝水,餓了就去廚房取些水果麵包吃,偶爾也喝兩瓶牛奶。
到了第二天上八點多,一天一夜沒睡覺,也沒休息的李石精神奕奕地寫完一百六十八張古今名帖的風格,但他沒有停下來,而是忽有所感地繼續提筆寫字,依舊是《道德經》第一章,可這一次,他沒有再意臨彆的書家,而是開始臨摹自己原先的字——我臨摹我自己!
那個數個月前,還沒開始正式學書法的自己!
“古今書法名家,一小部分,我可以說是得其精髓了,剩餘的大部分,也是有所了解,現在,如果隻論書法功底,章法技巧,縱觀古今,能與我比擬者,不多也!”
“後麵我還可以繼續把‘對臨任務’完成,做到書法上學貫古今,以此把自己的基本功增強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
“但在此之前,先把目前所學的徹底消化消化。”
“可以學古人先賢,但終究‘我’是‘我’!”
李石這會的心境無比的平靜。
他寫了兩筆,感覺不對,暫時停下來,起身把以前的隨身筆記本都找出來,從最早獲得麵板學中文時的筆記開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