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茫茫鬆開嘴唇,過了一會,才喚起輸入法:“群裡聊天熱鬨。”
李石又問:“那今天怎麼單獨發信息,沒在群裡了?(罒ω罒)”
白茫茫:“不想讓她們看到我寫的。”
李石:“真的隻是這樣嗎?”
這一次,白老師過了好一會才回複:“不許再追問這個了。(敲頭)”
李石察覺到了她的心虛,心裡一樂,不過也知道很多事急不來,決定暫時放過她:“行,不追問了,不過……”
這次輪到白茫茫追問了:“不過什麼?”
李石:“得看你以後的表現咯。(大笑)”
白茫茫又回了兩個(敲頭)的表情包。
李石嘴角帶笑的結束和白老師的聊天,看了眼時間,離發車還有十幾分鐘,抬頭一看,候車大廳中間已經在排長隊了。
他什麼行李都沒有,拿著手機也走過去。
站在隊伍裡,繼續思考怎麼能再度寫出一幅神品書法。
“創作《觀滄海遊記》,我以劍術切入,再依托曆史、文學作品裡‘曹孟德’這個人物角色,先代入其中,於內心演化出一個絕世的梟雄劍客,寫出《滄海劍篇》!最後反本溯源,反求己身而超脫,終於寫出了《觀滄海遊記》!”
李石回顧當初,總結裡麵的創作方法。
“先假托外物,得到共鳴之後,再反求己身。”
“本質還是心意之法。”
他反複思索著,要重複創作之路,第一步就是要找這一次假借的“外物”。
“和上次的‘劍術’與‘曹孟德’一樣,選擇的‘外物’必須要有強大的內核才行,否則無法得到自己的共鳴……所以還得是從傳統文化和曆史人物裡去尋找。”
李石再度慶幸自己生在中國,本土文明就有深厚的底蘊供他汲取營養!
“劍術可以用拳法來平替,正好也到了該精修一下拳法的時候了。”
“至於曹孟德……”
選擇的曆史人物或者文學角色,曆史地位或者藝術成就,必須要達到一定的高度,而且要與自己有某些共性,否則難以引得共鳴。
腦海中漸漸浮出十來個名字:陶淵明、屈原、杜甫、李白、蘇軾、李煜……
一時間,李石有點糾結。
就在前方開始自動刷身份證檢票的時候,他手機又來了的微信,還是白老師。
似乎之前的“點破”起到了作用,這一條信息又是單獨發的。
“我現在就和朋友出去租房子,你要不幫我看看今天出門的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