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局長這般說道。
很快,在趙建國的安排下,一次小範圍的非正式會談在市工業局的會議室裡進行。
一方是市工業局王局長和幾位相關科室負責人,另一方則是林默和趙建國。
寒暄過後,王局長直接開門見山:
“林默同誌,趙主任已經把你們的大致想法跟我們介紹了。說實話,我們很感興趣,也很支持!”
“無線電三廠的情況你們可能也了解一些,確實是市裡的一個包袱。如果紅星廠有能力把它盤活,還能生產出有市場競爭力的電視機,這對市裡是件大好事!我們工業局一定全力配合!”
“感謝王局長的支持。”林默不卑不亢地回應:
“我們研究所已經完成了電視機全套技術的研發,性能可靠。現在缺的是快速產業化的平台,無線電三廠的基礎設施和人員,正是我們需要的。”
“技術真的完全掌握了?”王局長還是忍不住確認了一下,這年頭,能獨立研發電視機的單位可不多。
更何況還是個小廠。
“這一點請王局長放心。”林默自信地回答,“我們可以隨時進行技術演示,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整合與轉產。”
“那我們進一步聊聊………”
會談的氣氛很融洽,雙方都有強烈的合作意願,話題自然而然地延伸開去。
從無線電三廠的具體情況,聊到了電視機市場的前景,又逐漸擴展到如何利用這次合作,撬動寧北市更多的工業資源。
林默結合前世的知識和對未來經濟走勢的把握,在交談中不經意間流露出一些遠超這個時代普遍認知的經濟觀點和思路。
當王局長談到市裡其他一些效益不好的機械廠、五金廠時,林默順勢說道:
“王局長,其實盤活這些企業,未必都需要像我們這樣直接注入全新產品,有時候,思路轉變一下,就能找到出路。”
“哦?林默同誌有什麼高見?”王局長頗感興趣地往前傾了傾身子。
“比如,一些有機加工能力但沒產品的廠子,可以轉向‘專業化協作’。”
林默生怕王局長聽不懂,舉例說明:
“就像我們未來生產電視機,除了核心的電路板和顯像管組裝,還需要大量的金屬衝壓件、塑料外殼、旋鈕、包裝箱等等。”
“這些都可以外包給市裡其他有相應能力的工廠生產,我們提供技術標準和訂單,他們負責加工。”
“這樣,我們減少了自身投資,專注於核心技術和總裝,而他們也獲得了穩定的生產任務,實現了‘雙贏’。”
“專業化協作,產業鏈配套……”
王局長喃喃重複著這兩個對他來說還有些陌生的詞彙,眼睛越來越亮。
漸漸的他發現,這完全不同於過去那種“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模式,是一種更高效、更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方式!
林默繼續深入,一點一點的說著:“再比如,市裡可以考慮規劃建立‘工業園區’,將一些關聯企業相對集中,降低物流成本,促進信息交流和技術擴散。”
“對於有潛力的產品,比如我們的電視機,如果未來市場反應良好,市裡甚至可以牽頭,組建以拳頭產品為龍頭的‘企業集團’,整合研發、生產、銷售資源,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優勢,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甚至走出國門。”
同時林默還提到了“挖掘潛在消費需求”,“注重品牌建設和售後服務”,“利用政策吸引外來投資”等等觀點。
這些在四十年後看似平常的商業邏輯,在1979年的內地城市,無異於一顆顆投入平靜水麵的思想炸彈!
王為民聽著林默的侃侃而談,心中的驚訝簡直無以複加!
他原本以為林默隻是一個有點技術本事的軍工乾部。
沒想到對方對經濟運作、企業管理、甚至區域產業規劃都有如此深刻和超前的見解!
連他這個主管全市工業的局長都從未深入思考過,或者隻停留在模糊的感覺層麵,卻被林默清晰的邏輯闡述了出來!
“了不得!了不得啊!”王局長忍不住拍案叫好,看著林默的眼神充滿了驚歎和敬佩:
“林默同誌,你這番話,真是讓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想不到你在軍工領域是專家,對經濟工作也有這麼深的研究!你剛剛說的這些這些想法太有價值了!”
他激動地對趙建國說:“老趙,你們紅星廠可是藏龍臥虎啊!林默同誌不僅是技術專家,更是難得的經營管理人才!”
趙建國與有榮焉地笑著,雖然他有些名詞也沒完全聽懂,但不妨礙他覺得林默厲害。
這次會談,成果遠超預期。
不僅就整合無線電三廠的事宜達成了初步共識,林默更用他超前的視野,給市工業局的領導們進行了一次生動的“市場經濟啟蒙”。
王局長當場拍板決定,會立刻向市裡主要領導詳細彙報林默的這些思路,並全力推動無線電三廠的整合工作,將其作為市裡工業改革的一個試點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