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紅星廠升格為副師級單位後,林默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前往省城參加各類工業,國防相關會議的次數也顯著增多,往往天不亮就要出發,回到廠裡天都黑了。
一天忙活下來,比他熬夜攻關技術都累。
但林默在其中也並非全無收獲,至少,他與省國防工辦的王局長變得更加熟絡了。
九月中旬,省城,國防辦會議室,這裡剛結束的一場關於“七五”期間裝備發展思路的研討會,會議整體氣氛有些沉悶。
與會者大多圍繞著現有裝備的改進、產能提升等常規議題展開,在省國防工辦局長王軍看來,雖然務實,卻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突破性思路。
“林默同誌!”會議後,王軍叫住正準備離開的林默身上。
林默轉身道:“王局。”
“坐。”王軍指了指身邊的空位,待林默坐下後,開門見山地問道:“剛才聽了一圈,都是老生常談,沒什麼新鮮的想法。”
“你在下麵搞出了‘紅箭’,‘啟明星’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眼光肯定不一樣。”
“剛剛會議上看你有想說什麼,這裡沒外人,你跟我也彆藏著掖著,說說看,比如未來十年,國家裝備發展的大方向,有什麼看法和見解?”
說實話,這是一個比較寬泛且敏感的話題。
林默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考慮片刻,他覺得可以適度向一位有可能理解並支持他的高層領導,傳遞一些超越時代的思想,於是緩緩開口:
“王局,我認為,未來的裝備發展,絕不能停留在‘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的層麵,也不能僅僅滿足於單件武器性能的提升,關鍵在於體係,在於如何讓裝備聯結成一個整體,發揮出1+1遠大於2的效能。”
他觀察著王軍的表情,見對方沒有流露出不耐,反而眼神專注,便繼續深入:
“我個人認為,有兩個趨勢至關重要,一是集成化,二是信息化。
“哦?“王軍來了興趣,終於有點和其他不一樣的想法了。
“集成化,並非簡單地把不同功能的裝備堆砌在一起,而是指通過統一的指揮控製平台,將偵察、通信、指揮、打擊、防護等不同單元,深度融合,形成一個有機的作戰係統。”
“例如,M軍近年來提出的‘空地一體戰’理論,其核心就是試圖將空中力量與地麵裝甲突擊力量進行更緊密的集成,通過高效的協同,實現快速突破。”
“而信息化,”林默加重了語氣,“是這一切的中心,它不僅僅是多配幾部電台那麼簡單,我指的是,利用日益發展的電子和計算機技術,實現戰場信息的實時獲取、高速傳輸、智能處理和高效利用。”
為了讓概念更具體,林默引用了此時外界尚知之甚少的例子:
“王局,不知您是否關注過近期外軍,特彆是M軍的一些動向。他們已經在嘗試將信息技術集成到作戰體係中,這可以看作是信息化戰爭的雛形。”
“信息化戰爭?”
王軍眉頭微蹙,這個詞對他來說確實非常新穎,甚至有些陌生。
此時僅僅是八十年代初,距離“信息化戰爭”概念被廣泛認知和討論,還有將近十年之久。
“是的。”林默肯定道,語氣沉穩:“它不僅僅是使用幾部電台或者雷達,它是通過信息技術,將戰場上的偵察單元,指揮單元和打擊單元緊密地連接成一個整體,目標是實現戰場態勢的近乎實時共享,指揮決策的快速高效,以及火力打擊的精確協同。”
接著,林墨舉了一個相對容易理解的例子:“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前沿偵察兵發現了敵人的重要目標,他不再需要層層上報,等待命令,而是可以通過某種數據鏈,直接將目標信息發送給後方的炮兵群。”
“炮兵群的火控係統自動接收、解算,幾乎在同時完成瞄準和射擊。整個‘發現決策打擊’的循環時間被壓縮到極短,敵人可能還沒反應過來,炮彈就已經落在頭上了,這就是信息技術帶來的速度優勢。”
“據一些零散的資料和分析,M軍正在大力發展的E3‘望樓’預警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信息化節點。它不僅僅是一架雷達飛機,更是一個空中指揮所,能整合來自地麵、空中、海上的大量信息,形成統一的戰場態勢圖,並直接引導戰機進行攔截或攻擊,這極大地壓縮了從發現到決策再到打擊的時間。”
“再比如,他們為炮兵開發的‘塔克法’射擊指揮係統,已經開始嘗試將前方觀察員、氣象數據、彈道計算機和火炮本身連接起來,目標是實現快準狠的火力反應。”
林默一邊說,一邊用手指在桌上虛畫著信息流動的示意圖,“王局,您可以想象,當我們的偵察兵發現敵裝甲集群時,不用再層層呼叫,目標信息通過數據鏈瞬間直達後方火箭炮陣地,火箭炮的火控係統自動解算,幾乎同時完成齊射準備……這種發現即摧毀的能力,才是未來戰場的製勝關鍵。”
聽到這裡,王軍的呼吸不知不覺間變得有些粗重。
林默所描述的圖景,與他腦海中一些模糊的、尚未成型的想法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他隱約感覺到信息技術會改變戰爭,但從未像今天這樣,聽得如此清晰、具體!
林默見王局長已然入神,決定再拋出一個更具前瞻性的想法,將“信息化”與之前提到的“無人機”概念融合起來:
“而要實現這種高效的信息獲取和單向透明,需要一個前向裝備,‘無人機’可能是一個極具潛力的突破口,也是信息化作戰體係中的重要一環。”
“無人機?”王軍對這個詞不陌生,目前國內已經有了偵查無人機,並且已經應用於南疆戰爭中。
但是目前的無人機依舊處於比較初始的階段,隻能靠掛載攝像頭等設備被動的去觀察,信息的獲取也要等待無人機成功返回才可以。
時效性很差。
“對,無人駕駛的飛行器。”林默解釋道,“我這裡指的是偵察型無人機。”
“設想一下,這種小型、低成本、低噪音的無人機,可以長時間在敵方區域上空徘徊,通過搭載的小型攝像機和圖像傳輸設備,將敵方陣地、兵力調動、後勤補給路線等高清畫麵,實時傳回我方指揮所。”
他越說思路越清晰,語速也稍稍加快:“這不僅僅是替代偵察兵冒險抵近觀察那麼簡單,無人機提供的,是持續的,大範圍的戰場視角,它可以讓我們的指揮員像看沙盤一樣,直觀地掌握整個戰場的動態變化。結合我剛才說的集成化指揮係統,無人機傳回的信息可以直接用於引導火箭炮等火力武器進行精準覆蓋。”
“或者為我們的突擊部隊選擇最佳路線,它將徹底改變傳統偵察模式,成為指揮官的‘千裡眼’和‘順風耳’,是信息化戰場不可或缺的信息節點。”
“啪!”
王軍局長猛地一掌拍在桌子上,震得茶杯蓋都跳了一下。他豁然起身,臉上充滿了一種豁然開朗的狂喜!
“千裡眼!順風耳!信息節點!發現即摧毀!對對對!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他激動地在原地踱了兩步,聲音因為興奮而有些顫抖,
“林默!林默同誌!你…你這一番話,簡直是…是撥雲見日啊!”
他停下腳步,目光灼灼地盯著林默,仿佛第一次真正認識這個年輕人:
“不瞞你說,我最近看一些內部參考和外軍動態,心裡總有一種模糊的感覺,覺得未來的仗,不該是我們過去那種打法了!一味的追求口徑,不一定能發揮原來的效果。”
“時代在變化,戰爭的局勢也在發生變化。”
“‘信息化’這東西,分量會越來越重!”
“今天聽你這麼一講,用集成化,信息化這兩個詞一點撥,我…我全明白了!恍然大悟!”
王軍有些激動的說著:
“你說得對!這絕對是未來裝備建設,乃至軍隊建設必須高度重視的大方向!”
他的情緒平複了一些,但眼神中的光芒更加堅定,他坐回座位,身體前傾,壓低了聲音,語氣變得異常嚴肅:
“林默,你這些觀點,價值巨大,不能隻停留在我們倆的閒聊裡,必須要發揮出價值。”
“這樣,你回去之後,儘快把這些思路,特彆是關於集成化、信息化作戰體係,以及無人機作為關鍵信息節點的構想,整理成一份詳實的報告,不要怕超前,就把你剛才跟我說的,原原本本寫出來!數據和例子儘可能充實。”
他略一沉吟,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這份報告,由你主筆,形成初稿後,拿來給我。我仔細研讀後,會以我們兩人聯名的方式,作為一份內部參考,直接遞交到…能看到的部門!”
“聯名?內參?”林默心中一震。
這意味著王軍不僅要采納他的觀點,更是要用自己的政治聲譽和影響力,為他這個年輕後輩的前瞻性想法背書。
這份支持和信任,沉甸甸的!
“王局長,這…”林默一時不知該如何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