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仲夏,天氣終於熱了起來。
但,雨水也多了起來。
距離韋諒入兵部,已經過去一個月了。
傾盆大雨剛剛掃過整個長安,一匹快馬便已經從金光門直接衝了進來,馬上的騎士高聲道:“大捷,大捷,隴右大捷,隴右節度使一戰滅吐蕃五千騎兵,軍報奏捷,大唐萬年。”
驛馬從長街中一衝而過。
長安百姓頓時沸騰了起來,忍不住的高呼:“大唐萬年,聖人萬年;大唐萬年,聖人萬年……”
自去年石堡城失陷之後,長安百姓的心中就總有一股莫名的壓力。
如今,軍報奏捷,一戰滅敵五千,足夠稱一場大勝,足夠讓人心徹底的放鬆下來了。
驛馬直接朝著興慶宮而去。
兵部,聽到消息的李暐立刻叫上韋諒:“走,進宮,帶上東西,陛下該召見了。”
“喏!”韋諒神色一肅,稍微收拾,立刻跟著李暐離開了兵部,然後飛快騎馬朝興慶宮而去。
兵部的官員,是少有的能光明正大在太極宮騎馬狂奔的官員。
……
興慶宮,興慶殿。
銅鶴獨立,輕煙嫋嫋。
李林甫和牛仙客站在殿中,神色肅然的拱手。
丹陛之上,皇帝在緩慢的閱讀捷報。
細膩,安靜。
許久之後,李隆基合上奏本,遞給一側的高力士道:“布告全城,同時宣詔,隴右大捷,長安城大慶三日。”
“喏!”高力士肅然拱手,然後快步轉身而下。
李林甫上前,認真拱手道:“恭賀陛下,隴右大勝,如今距離收回石堡城之日不遠矣。”
李隆基抬頭,有些驚訝的看向李林甫,隨後他搖頭道:“事情沒那麼容易,當年信安郡王能奪回石堡城,實際上是靠了突襲之力,如今想要再靠突襲已經沒那麼容易了,吐蕃人已經有了防備。”
“是!”李林甫神色肅然的拱手。
李隆基轉過身,抬頭問:“兵部的人來了沒有。”
“臣兵部職方司郎中李暐、臣兵部職方司員外郎韋諒。”李暐帶著韋諒一起步入殿中,然後站立拱手道:“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壽無疆。”
“平身吧。”李隆基輕輕抬手,問道:“說說隴右的情況吧。”
“喏!”李暐上前半步,拱手道:“回陛下,今年三月,隴右節度府發現吐穀渾高原天寒遠勝往年,疑似去年寒潮之害,比大唐還要更加嚴重,而春天本該是萬物複蘇之時,如此遷延,必然導致春糧不足,所以隴右猜測吐蕃必將發動攻勢,以謀取糧食,所以守株待兔,一戰而勝。”
李隆基點點頭,看向李林甫和牛仙客道:“左相和右相可聽清楚了?”
“是!”李林甫和牛仙客同時拱手。
李隆基側身再度看向李暐道:“繼續吧。”
“喏!”李暐拱手,說道:“今年春寒,預計糧食運送不足,所以隴右節度府奏請增屯田事,請陛下準許。”
說著,李暐從袖中取出一本奏本遞上。
韋諒站在李暐身後,眼神略帶詫異的看著這一幕。
這些日子,韋諒一直在兵部職方司,李暐也一直到都在。
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崔明,去了西北,所以很多事情都堆在李暐一個人的身上。
韋諒在職方司雖然隻負責自己的事情,但他在那裡,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李暐也會順手交給韋諒去處理,讓韋諒對職方司越發的了解……
同時,韋諒確認李暐這些時日沒有見過皇帝。
單看李暐手裡的奏本,就知道這件事情他準備了很久。
看的出來,他和皇帝之間自有默契。
高力士走下丹陛,接過奏本,然後才轉身返回禦榻之上。
李隆基仔細的看了一遍,點點頭道:“便如此吧。”
“是!”李暐拱手,然後後退一步。
李隆基側身看向李林甫道:“右相,江南的糧食調運,你要多費些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