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殿中,銅鶴幽影。
丹陛之上,李隆基合上奏本,看了站在殿中的達奚珣,韋諒二人一眼,然後看向一側的李林甫:“事情如此布置下去吧,先收攏住這一波的突厥降人,然後和回紇,葛邏祿一起聯手,滅了突厥。
各節度使要準備妥當,時機一到,由忠嗣指揮,殺入草原。”
“是!”李林甫肅然拱手。
雖然號稱十五萬軍,但實際動兵不過六萬騎兵,可其中的消耗對大唐而言,也是要動骨的。
當然,快速的出兵,然後從突厥人手裡掠奪財富,彌補大軍所用,這才是正道。
此外,一旦突厥滅國,西突厥大部歸降,大唐在安西和朔方安置的兵力,就遠不需要現在這麼多。
那個時候,減少的軍糧才是真正的大頭。
所以對於此事,李林甫沒有任何反對,尤其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本身和李林甫的關係極近。
李隆基看向韋諒,說道:“既然李暐去了西北,那麼石樓台山那邊你晚點再回去,一切理順再說。”
“喏!”韋諒認真拱手。
皇帝說的很清楚,真正在統領西域諸軍滅突厥的主帥是王忠嗣。
其他人,包括兵部,戶部,工部,其實也都是在輔佐王忠嗣而已。
……
李隆基神色緩和了下來,看向殿外道:“真是奇怪,左相告病不來倒也罷了,怎麼盧奐也還沒來?”
時間早就過了早朝的時候,不過是今日不用侍郎到場,所以盧奐不來其實也沒有什麼,但是……
“應當是有事吧。”李林甫微微躬身。
李隆基點點頭,放下此事,側身笑著看向韋諒:“聽說韋卿昨夜在李太白前,很是做了兩首好詩。”
韋諒有些不好意思的拱手:“陛下,是一首,勉強入得公主青眼,另外一首是給郡主的。”
“嗬嗬!”李隆基抬起頭,輕聲道:“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他年名上淩煙閣,豈羨當時萬戶侯?”
韋諒認真拱手:“他日,臣若能建功立業,最後名上淩煙閣,將是臣一生最大的榮耀。”
“這可不容易啊!”李隆基側身看向李林甫,感慨道:“朕這一朝,還沒有人上淩煙閣,想要如此,不僅要有軍功,還要有治世之能,姚崇宋璟,還有右相,都因為軍功不夠,才未能名列淩煙閣,實在可惜,右相,你說朕要不要……”
“陛下,淩煙閣乃是天下象征,沒有必要降低標準。”李林甫有些感激的拱手,說道:“朝議郎誌向雄偉,若他日能入淩煙閣,定是將吐蕃徹底滅國之時,那樣的話,那時,也不會有人不同意朝議郎入淩煙閣了……隻是希望老臣那個時候,還能看見。”
看著坦然笑起來的李林甫,李隆基笑著點頭,然後看向韋諒道:“韋卿聽到了,他日可一定要滅了吐蕃啊!”
“臣領旨!”韋諒認真拱手,肅然道:“臣必定不會辜負陛下所期,滅國吐蕃,徹底為大唐剪除西南危機,讓天下安定。”
“好,朕記住了。”李隆基想起韋諒做的軍令狀,心中一時感慨,隨即,他輕輕搖頭,然後又笑著說道:“還有你做的另外一首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寫的不錯。”
韋諒一愣,抬頭小心的問道:“陛下,臣這是寫給和政郡主的。”
“這有什麼,你給朕的孫女寫的情詩,怎麼,朕這個做祖父的就不能看了嗎?”李隆基嗬嗬的笑著,看著韋諒道:“況且那詩,不僅是玉真看了,朕看了,如今恐怕整個長安城,都已經傳遍了,說大唐出了一個情聖,哈哈哈……”
“啊!”韋諒不由得瞳孔放大,什麼,如今整個長安都已經知道了他寫的那首詩?
的確,韋諒昨夜寫那首詩,算是為了應玉真公主以月為題的詩會的,但因為之前做了以劍為題的詩,所以月題,他就私給了和政郡主,讓玉真公主轉交。
當然,作為詩會主人的玉真公主,是可以看的,但是其他人……
而現在,李隆基卻說,如今整個長安都知道了,那豈不是在詩會上,玉真公主就當眾宣讀了。
韋諒微微低頭,輕輕拱手:“陛下,那郡主?”
“和政自然也讀了。”李隆基擺擺手,感慨道:“這是好事,長安百姓都言,你們是金童玉女,郎才女貌,天生一對,不錯,不錯!”
“多謝陛下!”韋諒稍微鬆了口氣。
李林甫就這麼在一旁看著,神色平靜,但眼底閃過一絲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