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母自然不願讓人打開這些箱子,還一個勁地狡辯道:“京中誰家貴人嫁娶都是金銀珠寶,這有什麼可稀奇的?”
“是啊,珠寶倒真是沒有什麼稀奇的,但裡麵還有父皇曾經賜予本公主的幾顆東珠,這個做不得假吧?”
沈安陽說著,將那一箱嫁妝打開,果不其然,在琳琅滿目的珠寶之間還有一方小且精致的盒子,她將盒子打開,裡麵裝著幾顆圓潤的東珠。
就算金銀能作假,但這世上僅有幾顆的東珠自然是做不了假的,能有這般珍貴的東西,除了備受寵愛的安陽公主,還能有誰呢?
“真是令人唏噓啊。”沈安陽眼中陰冷:“前任侯夫人屍身都沒涼透,自己的嫁妝如今卻成了侯府新人嫁妝裡的“添頭”。”
做出這樣有損門楣的事情,林母臉色並不好看,而一旁的柳依依則是低著頭,渾身顫抖,心中全是對林母的憎惡。
都怪這個愛麵子的老太婆,如若不是她,在她期盼已久的大婚日子,定不會被人如此詬病,讓她這個新娘子臉上無光,恨不得能夠找個地洞鑽下去。
“林老夫人,您這樣做可就太不道德了!”
“是啊老夫人,這些嫁妝可不是你們林家的,應該要物歸原主吧?”
眾人不斷說著慫恿的話,林母則是耍賴一般,跌坐在地上,哭訴著:“這些嫁妝在顧芷嫁入我們家時就已經給了我林家了,而且,顧芷的母家可是江南富商,這點東西,對她而言不過九牛一毛,為何非要揪著這些東西不放?!”
“孤方才聽聞,小侯爺已經將前夫人休了,既然已經休妻,再獨吞著嫁妝,怕是不太合適吧?”沈凜之開口道。
“可是...”林母眼珠一轉:“顧芷一家都已經死絕了,這嫁妝總不可能跟著一起埋到地裡去吧?”
在場眾人都覺得林母這些話實屬不要臉,可也都啞口無言了,是啊,護國公一家都死光了,這些嫁妝放在哪裡都不好。
正在沈凜之即將開口之際,顧芷率先說道:“誰說護國公一家都死光了?他家的小兒子顧淮不還在牢中關著,活得好好的嗎?”
聽到這話,本來撒潑耍賴的林母身子一頓:“那顧淮也沒幾日好活!”
“話雖這樣說,但現在人家不還沒死嗎?”一旁一直不說話的沈星瀾開口了:“要本王說,就應該將這些嫁妝都還給護國公家的那個顧淮。”
雖然這林家和護國公家的事情沈星瀾都不在乎,但他的芷兒都開口了,他自然是要幫著她才對。
見太子和六殿下此時竟然破天荒的站在了一邊,賓客們可都不傻,自然也是順著話,一句一句將林家人懟得是啞口無言。
“母親!你還嫌今日不夠丟臉嗎?!”林樾身上愈發難受,他此刻隻想趕緊結束這鬨劇,讓他能看上大夫。
“樾兒!你可知這些嫁妝值多少錢?!”林母在一旁記得不行,隻覺得自己兒子大局當前怎麼如此不爭氣!?
原本在人堆裡麵隻顧著吃飯的李蘊無奈走了進來:“好了,吵吵嚷嚷的成何體統?”
“原來李大人在啊!那咱們還需要爭論嗎?直接讓大理寺的李大人來決定這嫁妝該屬於誰不就好了嗎?”一名賓客道。
李蘊有意無意看了沈凜之一眼,隨即便輕咳了一聲,正色道:“本官認為,太子殿下和六殿下都說得有道理,既然小侯爺已然休書一封將前夫人休了,那麼這些嫁妝就應該交給顧準。”
林母還想反駁,李蘊接著說道:“待日後顧準問斬,將這些嫁妝交於誰的手中,就由顧淮自己決定。”
在大理寺的人將這些嫁妝裝上馬車時,林母還在地上撒潑打滾。
但今日的婚禮已經是一場鬨劇,賓客們也都鳥獸儘散,沒有再待下去的必要了。
地上躺著的林樾正被姍姍來遲的大夫診治,柳依依已經不在屋中,想必是覺得丟人。
林母發髻被自己弄亂,失魂落魄坐在自己兒子身旁,雙目失神,心中應是想著自己那些當成寶貝的嫁妝。
而一旁的顧芷正看著由自己主導的這一切,露出了久違的舒展的笑容,隨即便被沈凜之帶離了這個是非之地。
而這一幕,正巧被沈安陽看在了眼裡。
她望著顧芷離去的背影,眼眶微紅,口中呢喃著:“阿芷...是你嗎?”
沈凜之和顧芷跟著大理寺的馬車一道去了大理寺的昭獄之中。
在看到這一箱一箱熟悉的物品擺在自己麵前時,顧淮不再是之前囂張跋扈的模樣。
“一屋子背信棄義的小人,竟還敢私吞長姐的嫁妝!”他聲音發緊,伸手去拿那支步搖,指腹觸到冰涼的金線時,眼淚毫無預兆地砸在箱沿上。
回想起三年前長姐出嫁前,拉著他的手打開這些箱子,笑著對他說:“等淮兒日後娶媳婦,長姐就把這支步搖改成發簪送你做聘禮,好不好?”
那時姐姐眼裡的光,比這寶石還亮。
他抱著箱子,肩膀劇烈地顫抖起來,起初是壓抑的嗚咽,後來便忍不住放聲大哭,眼淚混著鼻涕往下淌,怎麼擦都擦不完。
沈凜之想拉著顧芷離開,留顧淮一人獨處,卻被顧芷拒絕。
她看向一旁的沈凜之,輕聲詢問道:“殿下可否讓臣妾和顧公子說兩句話?”
“太子妃和他什麼關係?需要你來開導他?”李蘊則是不明白,揚起聲音問道。
沈凜之不知為何,並不想要阻止顧芷,鬼使神差地將李蘊拉了出去,死牢之中片刻後便隻剩下了顧芷和顧淮二人。
顧芷蹲下身來,看著痛哭流涕的顧淮,她很想要上前撫摸他的頭,像從前顧淮受了委屈找她訴苦時那般,將顧淮擁入懷中,不斷地安慰他。
但現在的她並不能這樣做,隻在一旁靜靜等著,等顧淮哭累了,安靜了下來,她才緩緩開口:“護國公府如今就剩下顧公子你一人,現在可不是傷心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