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替天行道,替的不是天子,而是天下百姓!”
魯智深一番話,慷慨激昂,關勝和呼延灼聽了以後,覺得有幾分道理。
反正他們要是不投降,大概率會被處死,還不如投降,再找機會。
打定主意以後,兩人躬身行禮,向魯智深投降
有兩人帶頭,其他步軍頭領也都紛紛投降。
二龍山一次性,再次加入五六員大將,戰將數量已經來到了二十多人。
可以說,正經的兵強馬壯。
就在此時,幾個探子進來,遞上了一張紙條。
武鬆看後,大喜過望。
宋江居然離開了梁山,朝著北部邊境去了!
武鬆猜測,應該是奉了朝廷命令,去攻打大遼。
倒是可以途中截殺一波...
旋即,跟其他統領商量起來計劃。
一聽說不用攻打水泊,其他統領都同意了。
武鬆挑選了關勝、呼延灼、石秀、楊雄幾人,跟著他去截殺梁山,其餘人守住二龍山,等他們回來,然後就帶人下山了。
場景切換。
金鑾殿上。
趙佶坐在龍椅上,臉上帶著濃濃的不耐煩。
他並不喜歡上朝,一心想著到樊樓找李師師探討一下他剛剛寫出來的書法,再喝點兒酒,聊聊音樂。
就在這時,樞密使童貫站了出來:“陛下,臣樞密使童貫有事啟奏。”
“臣聽聞,武鬆、魯智深等梁山統領,反叛出梁山,嘯聚在二龍山,行那攔路剪徑之事,且跟宋江等人鬨翻,宋江兩次征討都沒撈到好處,如果任由其做大,畢竟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因此,臣願向陛下討一支令箭,親率大軍,前往二龍山,擒拿這群逆黨!”
一番話,說得擲地有聲,不知道的,還以為童貫是個忠臣。
宋徽宗有些猶豫。
打仗?
打仗就是打錢,有打仗的銀子,還不如修繕一下行宮,或者買上點兒奇石什麼的。
而童貫顯然跟趙佶想的不一樣。
見趙佶始終沒有表態,童貫立即掃視了一下四周,尋求高俅、蔡京等人的幫助。
見狀,高俅首先站了出來。
他也想過,帶著大軍踏平二龍山,出口惡氣。
可是,他也知道,林衝此時在二龍山。
一旦他再打輸了被擒,可沒有宋江替他攔住林衝了
以他跟林衝的仇怨,林衝一刀殺了他都算是便宜他了。
他還哪敢去攻打二龍山?
頂多就是,幫童貫爭取一下了。
想到這裡,高俅朗聲開口:“陛下,難得童樞密有此等忠君愛國之心,臣以為,此舉甚是妥當,應及早發兵,防止賊兵坐大。”
高俅開口後,蔡京和楊戩,也都紛紛表態,支持童貫。
趙佶見狀,隻能答應下來。
旋即,宣布了退朝。
有了趙佶首肯,童貫立即忙碌起來。
短短數日之內,童貫就組織了十萬大軍,戰將上百人,一起浩浩蕩蕩的,朝著二龍山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