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一番話,說的慷慨激昂,擲地有聲。
實際上,無非是因為上次攻打二龍山功敗垂成,自己還當了俘虜,心有怨恨罷了。
他甚至暗暗感激這個殺了李師師的賊人。
如果不是這個賊人,想要讓趙佶同意攻打二龍山,他不知道要費多少心思,求多少人。
至於李師師的死?
他一個宦官,就算李師師長的再美,才藝再高明,跟他又有什麼關係?
“陛下,童樞密忠君體國,實乃是我大宋棟梁!微臣懇請陛下,發天兵,剿滅二龍山,懾服賊寇!”
蔡悠乃是當朝宰相蔡京之子,跟趙佶關係非常密切,也擅長揣摩趙佶的心思。
同時,他與李師師也有過一段交往,還曾經陪同趙佶,夜遊李師師的家。
李師師的死,讓他非常憤怒,恨不得親自帶兵殺上二龍山,為李師師報仇。
不過,他身份尊貴,也不擅長帶兵打仗,這個差事,交給一心報仇的童貫,還能落個順水人情,何樂不為?
隨著蔡悠開口,一旁的張迪也道:“陛下,臣雖然久居宮中,但也曾聽聞,這師師姑娘心地良善,經常拿出自己辛苦積攢的銀兩賑濟百姓,百姓對其交口稱讚。”
“二龍山賊寇喪心病狂,殺害師師姑娘,罪不容誅!童樞密忠君為國,為朝廷威嚴不辭勞苦,遠征二龍山,這份公心,感天動地,還請陛下下旨,讓童樞密帶兵剿滅二龍山!”
“好!”
龍椅上的趙佶眼睛一亮,高聲喝彩。
他之所以讓人將童貫叫來,也是存了讓童貫掛帥出征的心思。
童貫身為樞密使,掌管大宋精銳,又是他的親信。
實乃是出征二龍山的最佳人選。
至於上一次攻打二龍山铩羽而歸?
誰還沒打過敗仗?
總不能因為一次敗仗,就雪藏他這位多年的心腹吧?
於是,朗聲道:“童樞密有此等報國之心,朕相信你一定能夠一雪前恥,踏平二龍山,擒拿匪首武鬆、匪徒燕青!”
“朕現在封你為討逆大元帥,允你從各地調選兵馬!金印、兵符朕會儘快讓人送到童樞密府上。”
“三日後,兵發二龍山!”
滕府尹聽到趙佶的命令,直接就傻眼了。
這種調兵遣將的方式,根本就不符合正常流程!
正常的流程,應該是樞密院掌管虎符右半部分,跟持有左半部分的地方將領或者三衙核對無誤,才能調兵。
同時,調兵的時候,還需要出具皇帝批準調兵的宣命,宣命和虎符缺一不可。
地方將領核對宣命、虎符無誤,方可調兵。
這種非常規的調兵方式,足以看出天子趙佶此時已經因為李師師的死,亂了方寸。
他知道,這件事不是自己這個開封府尹能夠插手的了...
隻能將心中的疑慮,統統咽進肚子。
得到趙佶批準,可以名正言順攻打二龍山的童貫沒有任何遲疑,直接向趙佶告退,回去整備兵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