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沈挽和往常一樣,吃過早飯,帶著珊瑚去壽安堂請安。
昭平伯夫人今日會來府裡,沈挽請安後沒有走,和沈嫵沈窈她們待在花廳,等了約莫一刻鐘,丫鬟就稟告雲氏,說昭平伯夫人來了,雲氏起身去迎接。
既然決定做兒女親家,雲氏自然不會怠慢昭平伯夫人,客氣迎接。
但雲氏不慢待,定國公府還有其她人呢,頭一個就是老夫人。
昭平伯夫人給老夫人行禮,笑道,“老夫人風采依舊,精神更勝往昔。”
老夫人淡淡一笑,將手中茶盞放下,“上了年紀的人,一年不如一年,怎可比兩年前精神。”
自打退親後,定國公府和昭平伯府雖然不算斷絕往來,但也差不離,兩府有喜事,對方會送賀禮,但人絕不會到場,昭平伯夫人上回來定國公府還是來退親的。
昭平伯夫人做好了來定國公府會遭到奚落嘲諷的心理準備,她知道這是她自找的,她不知道自己兒子對沈妤情根深種,若是知道,她怎麼敢上門退親,害了沈妤,也害了自己兒子。
上回雲氏去護國寺,把昭平伯世子勸回府了,但昭平伯世子人是回去了,心還在護國寺,早起睡前必抄佛經,昭平伯夫人怎麼能不怕。
她一個伯夫人,都不惜給雲氏跪下了,今日既然來了定國公府,什麼嘲諷奚落她都受得住。
昭平伯夫人道,“當年是我對不起定國公府,對不起妤兒,如今晏川和她還有再續前緣的機會,還望府上能不計前嫌……”
老夫人道,“前些天,妤兒和挽兒去護國寺,遭遇刺殺,幸得昭平伯世子和靖北王世子相救,才有驚無險,妤兒欠昭平伯世子一份救命之恩,昭平伯夫人誠心求娶,我定國公本該答應,但妤兒畢竟嫁過人,昭平伯夫人當真做到不介懷這事?”
畢竟當年沈妤隻是落水,被永清伯世子救起來,都不堪議論,擔心有損兒子名聲,上門將親事退了。
娶一個和離婦,可遠比當年要承受的流言蜚語要嚴重的多。
老夫人這話無疑是在打昭平伯夫人的臉,昭平伯夫人滿麵悔恨,“當年就是我太在乎大家的眼光了,老夫人放心,我絕不會再犯這樣的錯。”
老夫人看著昭平伯夫人,“昭平伯夫人也知道妤兒出嫁兩年,未曾懷過身孕,若是她生養不了,昭平伯府又當如何?”
沈挽和沈嫵她們躲在屏風後麵偷聽。
老夫人的話一句比一句難聽,甚至咄咄逼人,但這事確實是個隱患,沈挽也希望能在出嫁前就攤開了說,也好過出嫁後,再起矛盾。
昭平伯夫人望著老夫人,又看向雲氏,“這事在興國公府,國公夫人就與我說過,事後我也仔細想過這事,子女也是講緣分的,妤兒沒懷上永清伯府的子嗣,不代表就一定不能生……”
老夫人道,“若確定沒法生養呢?”
雲氏眉頭皺緊,老夫人有此擔心很正常,但這話說的太過了,這要傳出去,沒得真叫人以為妤兒生養不了。
要沈妤生不了,永清伯府就不是逼著她開大夫,吃各種調養身體的藥,而是正大光明的把表妹娶做平妻,定國公府也無話可說了。
昭平伯夫人也感受到了老夫人的惡意,不止是對她的,還有對沈妤的,昭平伯夫人心下有些不快,她道,“這種可能我和老爺也想過了,我若說不在乎,隻怕您老人家也不會信,我昭平伯府承諾,妤兒出嫁十年,無子方可納妾。”
說不在乎,隻會讓人覺得虛偽。
明確十年不納妾,反倒叫人感受到了昭平伯府的誠意。
當著這麼多人麵說的話,若做不到,沈暨和雲氏是可以找昭平伯府麻煩的。
昭平伯夫人把話說到這份上,老夫人也無話可說,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為貼身丫鬟被沈暲欺負,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丫鬟送給沈挽,老夫人名聲也差了,要再傳出她仗著昭平伯世子非沈妤不娶,故意絕昭平伯府的後,大家的唾沫星子能淹死她。
老夫人端茶喝,不再說話。
昭平伯夫人望向雲氏,“若定國公府對我昭平伯府還有什麼要求,可儘管提。”
雲氏道,“我隻要妤兒過的快樂,其它的都不重要。”
這是同意了,昭平伯夫人喜上眉梢,剛要開口,外麵進來一丫鬟,稟告道,“老夫人,戶部尚書夫人來了。”
該二夫人去戶部尚書府才是,怎麼是戶部尚書夫人來定國公府?
而且還那麼巧,在昭平伯夫人在的時候來。
沈窈小聲道,“昭平伯任戶部侍郎沒多久,就翻出一樁貪墨案,將戶部尚書牽扯了進去,聽我爹說,這事讓戶部尚書焦頭爛額……”
彆說戶部尚書焦頭爛額了,沈挽也頭疼了。
前世貪墨案是由太廟被雷劈引起的,並沒有把昭平伯牽扯進去,這一世成昭平伯查戶部的賬,翻出來的。
戶部尚書要和前世一樣,有驚無險,就還是昭平伯的頂頭上司,他要給昭平伯穿小鞋,絕對夠昭平伯受的。
要戶部尚書被貶,莫說戶部尚書府記恨昭平伯了,老夫人和二房也不會對昭平伯府有好臉色。
方才老夫人的刁難,未嘗沒有戶部尚書府的緣故在。
修羅場啊。
老夫人看向雲氏,“你去迎一下曲夫人。”
老夫人一張口,沈挽眼神就冷了下去。
明明二夫人就在,老夫人不使喚二夫人去,偏要使喚她娘,這是在告訴昭平伯夫人,定國公府是她這個老夫人說了算。
雲氏是好說話,但她再好說話,也不會任由老夫人當著準親家的麵拿捏她,雲氏不動聲色的看向二夫人,“二弟妹怎麼還坐著呢,老夫人讓你去迎戶部尚書夫人。”
這是雲氏和老夫人的交鋒。
她這個國公夫人不願意的事,老夫人也勉強不了。
二夫人隻能起身,本來這也是她的事,她和老夫人都不能開口說是讓雲氏去,畢竟昭平伯夫人還在,老夫人可以一時疏忽,但雲氏指出來,要還堅持,那就是老夫人不懂禮數了。
就算再不喜昭平伯夫人,也不能做這樣失禮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