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謝景禦什麼都知道,而是等瑤光縣主恢複的這三天,謝景禦也沒閒著。
他等著京都事了,好離京去找母妃,他必須要一次把這些事都解決了。
謝景禦一直奇怪宋皇後怎麼會和慶王勾搭成奸。
要是在嫁給皇上之前就和慶王勾搭上了,太後為了宋國公府,十有八九不會扶持皇上。
可要是宋皇後是嫁給皇上之後再勾搭,就更說不過去了,就算皇上不喜歡宋皇後,她有後位,有嫡子,犯不著做這樣與虎謀皮之事。
為了把這事弄清楚,謝景禦抓了宋皇後身邊的鄭嬤嬤,知道了宋皇後和慶王勾搭的始末。
宋皇後沒腦子,謝景禦可不是沒腦子之人,自然就猜到是慶王了。
慶王勾搭宋皇後時,正是太後在扶持慶王還是皇上之間搖擺不定之際。
慶王為了增加籌碼,才勾搭宋皇後的,也不是勾搭宋皇後,而是詐嚇威脅。
慶王為晉王馬首是瞻,宋皇後一心想做太子妃,將來成為皇後的人,壓根就看不上慶王,但慶王拿宋皇後在合巹酒裡下藥之事威脅宋皇後,宋皇後沒想到這事會被慶王猜到,頓時就慌神了,她受製於慶王,隻能任慶王予與予求。
隻是慶王以為晉王沒了,他就是太後的唯一人選,但沒想到太後並不喜歡他的陰沉,覺得性格寬厚的皇上更好拿捏,還有一個不參與儲君之爭,隻為了保全岐陽長公主和自己的長駙馬,也參與了一把。
長駙馬勸岐陽長公主,太後扶持慶王,一定要克製自己,不能指手畫腳,不然以慶王的性子,太後很難善終。
皇上性子要仁厚的多,太後隻要不過分,皇上看在扶持之恩上,不會為難太後。
太後這輩子就一雙兒女,晉王死了,太後更看重岐陽長公主,岐陽長公主的想法,足以左右太後的決定。
太後權衡再三,還是放棄了慶王,選擇將皇上記名到她膝下。
太後要把皇位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裡,兒子沒了,她為了更好的拿捏皇上,讓先皇把宋皇後賜婚給了皇上。
因為宋國公極力勸說太後扶持慶王,這事太後沒有和宋國公商議,直接就辦的。
宋皇後就是那天失身慶王的,若是早兩天,坐上皇位的都不一定是皇上了。
鄭嬤嬤本來寧死不招的,但她落到謝景禦手裡,又豈是她不想說就能不說的,宋皇後和慶王的奸情,他早就知道了,他隻是想知道他們為何勾搭一起,她說不說,結局都一樣。
鄭嬤嬤嘴上強硬,但刀子真紮到身上,嘴鬆的比誰都快。
慶王拿下毒之事威脅宋皇後,謝景禦就猜到調換毒酒之人就是他了。
慶王性子陰沉,但能跟在晉王身邊,取得晉王的信任,可見是個戀念權勢之人,沒想過掌權的皇子,如皇上,和所有皇子關係都不冷不熱,沒有爭鬥,也沒被他們放在眼裡當成威脅,這反倒成了太後選擇扶持他的優點。
一個有野心的皇子,又讓她知道宋皇後在合巹酒裡下毒,要毒死藺清音,他能不做點什麼嗎?
隻要把毒酒一換,死的就是晉王了。
皇上那麼多的皇子,隻有他跟在晉王左右,唯晉王馬首是瞻,三天兩頭的在太後跟前露臉。
太後膝下隻有晉王一個皇子,晉王要死了,太後不扶持他,還能扶持誰?
至於毒酒之事被查,毒是宋皇後下的,即便查,也隻會查到宋皇後頭上,牽扯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