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一個小時之後,我將稿子寫好交給你,你就等著看一場好戲吧。”
“期待。”
結束與孫在安通話,黃一凡打開文檔,擬了一個標題:應試教育。
沒錯,填鴨式教育也就是所謂的應試教育,隻不過,填鴨式教育說法比較籠統,應試教育則更為形像。
當然,黃一凡在開始之初,並沒有對應試教育有什麼想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其實隻是一句調侃。隻可惜,如此經典的句子一暴出,卻在這個世界引起了諸多人士的感慨。特彆是,後麵又出現一句填鴨式教育,爭論也就出來。
想罷,黃一凡寫道。
此前寫了一篇上課小事,隻是筆者隨想錄的一篇,自認為入不得大方之家法眼。隻是奈何文章一發表,就遭受到了多方評價。有攻擊筆者忽悠人的,也有勸戒筆者好好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的。在這裡,筆者解釋一下。其實“吾生也有涯,而知亦無涯”這句話我並沒有說完整,在他的後麵還有一句“己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己而為知者,殆而已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他告訴我們,生命有限,知識無限。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學會了,自認為無所不知,那就大錯特錯了。
就像現在,那些攻擊我的朋友,自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自認為自己比彆人更為聰明。但是,由於他們的知識有限,推理能力有限,驗證知識的能力也有限。然後用著他們不全麵或者錯誤的認識,錯誤的推理過程,最後便推導出了他與我所不同的立場。
為什麼他們就不能思考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師,筆者的觀點是否有可取之處呢?
青少年報攻擊自己的十篇文章,黃一凡全部看了。
隻是可惜,或許是成年人的思維,這一些文章,黃一凡怎麼感覺戰鬥力太弱。
當場直接開頭,一句《莊子》哲學“齊物論”的引用,便將所有的批評與攻擊,全部拆毀。
不過,這並沒有結束。
雖然黃一凡此前並沒有就“填鴨式教育”討論的想法,但既然填鴨式教育已經成為了一個話題,黃一凡也不仿繼續在這一塊討論一下。
黃一凡繼續寫道,所謂的填鴨式教育,也就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最為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考試。這就決定了華國的教育模式變成了考試考什麼,老師們就教什麼。最終,這也決定著,評價一個人的能力就是他能不能考高分。但是,考高分的就有能力嗎?看看水木,燕大或者是華國近幾十年來的高考狀元,他們都在做什麼?好吧,他們有大部分人成為了教師。教育成為了一個死循環,這一些高考狀元們繼續在教彆人怎麼考高分,這算不算是一種高分低能。
對於應試教育,其實黃一凡並沒有什麼感慨。
前世他也是應試教育的學生,雖然對於這種考試考什麼,老師教什麼的教育模式不敢苟同,但也沒有發現一種比他更為適用的教育模式。但現在他可不管這麼多,他可不是老師,更不是教育專業的專家,他沒有義務去製定一個更為合理的教育模式,他隻要批評就好了。
就像,他寫的文章被人批評一樣,難道,這些人會在批評之後再來安慰黃一凡嗎?
洋洋甩甩,黃一凡寫了一千多字的回擊,交給孫在安。
孫在安這時哪也沒去,他就在電腦前一直在等。
他也很想看看,黃一凡將會怎麼樣給這一個話題添一把火。
一個小時沒到,孫在安收到了黃一凡寫的稿件。
打開一看,僅僅隻是幾分鐘的時間,孫在安再一次被黃一凡給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