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
腦海裡,胡說不斷的在評價這一本書。
這是胡說認為的,他看武俠以來,最為創新的。
這不僅體現在文字上,還體現在主角上。
看起來,鹿鼎記的主角,不像是正統的俠義人士。
他膽小,怕事,而且也沒啥武功,也不知道未來有沒有。
總之,不管他有沒有武功,但這部已經有一些跳出傳統武俠的路子。
幾乎是下意識,“胡說”就要當場簽下這一本書。
隻是,就在準備與天下第一白商談簽約問題時,突然,胡說一下子呆子。
武俠報再也不是以前的武俠報了。
如果是當年名盛一時的武俠報,像這一部作品,一經問世,必定鋒芒畢露,奪儘無數武俠愛好者的眼球。但現在,武俠報卻是二流報紙,不說不能與當年全盛時的武俠報相比,哪怕就是與之前他們不放在眼裡的“江州文藝報”也比不上。
如果鹿鼎記在他們武俠報上連載,或許能取得一定的成績。
但是,這個成績,恐怕並不會太大。
而且,鹿鼎記這一部武俠也與現在武俠報所走的路線有一些不符,沒有大量讀者的檢驗,也很難驚豔全場。
歎了一口氣,胡說準備跟天下第一白說實話。
“白大,看你投過來的稿子,好像應該是一部長篇。”
“是的,總共大概有150萬字。”
“有些長了。”
“怎麼了,武俠不都是長篇嗎?”
在黃一凡的印像中,武俠大都寫的是長篇,因為隻有長篇才能構架出一個更為真實的武俠世界。中短篇雖然有,但出名的,並不多。
“白大,你說的沒錯,武俠雖然大都是中長篇。不過,跟您說實話吧。因為最近十幾年來武俠出現了大衰退,雖然現在還有人看武俠,但武俠已經算是小眾的市場。我們此前一直也在研究,想找出一條振興武俠的出路。為此,我們提出了新派武俠理念。認為,武俠隻有創新才能不死。為了更好的找到一條新派武俠之路,我們武俠報開始了一場改革。我們不再接收長篇武俠,專門隻連載中短篇武俠作品。”
“中短篇?”
黃一凡有些奇怪,隨後一想,卻是明白過來
長篇武俠篇幅太長,往往很多人駕馭不住。有的時候,可能這部明明很有創意,但因為作者無法駕馭,整部長篇也就失敗。中短篇則不然,如果有一個好的創意,又不需要寫太長的故事,說不定還能因為這一個創新,找到一條武俠可行的路子。
“中短篇確實更能體現一部的創新,而且,讀者也更容易獲取這一些武俠創新。”
“佩服,我沒說,白大居然也猜到了,”
內心當中,胡說又一次被黃一凡給震住了。
要知道,如果不是對武俠研究深入的專家,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這裡麵的道理。
“所以,我們武俠報現在基本上不收長篇。一來不符合我們武俠報的路子,二來,現在讀者也已經沒有太大的耐心去看一篇這麼長的長篇。當然,說實話,我是真的很想簽下你這部作品。但是,可能,你的這一部作品在我們的武俠報,隻能明珠蒙塵。我可以推薦你這部作品發到江州文藝報,以江州文藝報的影響力,或許能打開鹿鼎記的名氣。”
心裡有一些滴血,但胡說隻能拒絕。
如果這一部早生幾十年,生在與梁生武俠的那個年代。
說不定,鹿鼎記也能在華國武俠當中,排上自己的名號。
“謝謝告知。”
胡說的一席話,讓黃一凡對其好感大增。
這不隻是一位對武俠有深入研究的編輯,更是一位有高尚品德的編輯。
如果換做是其他的人,看到這麼好的作品,哪近自己平台受不受歡迎,先簽了再說。哪怕這部作品在自己平台裡爛掉,也不願意將他推到競爭對手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