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那小子,居然會出樂府詩這樣的題。”
水木講師群,一眾講師與教授都在觀注水木bbs的挑戰比賽。
這時,劉彥教授卻是在群裡說了一句。
“李含還算聰明?”
“這怎麼說?”
“黃一凡本是寫網絡出身,雖然看起來網絡沒有太大的文學性,但這隻是一般人認為。哪怕就是沒有太多的文學性,但這一些網絡作者自身的筆力也不是蓋的。很多的一些網絡流行詞彙,亦都是這一些網絡作者創造,並且流傳。拿現代詩挑戰黃一凡,恐怕,黃一凡隨便一句話,就可以讓一眾學子認輸。”
孔書俊分析道。
“有道理。”
劉彥點點頭,“難怪此前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直接就將劉勇給秒殺。對於黃一凡來說,恐怕,他不知道寫了多少像這樣的很有意思的現代詩。”
“是的。而李含選擇樂府詩,那就與現代詩不是一個難度了。樂府詩雖然與現代詩有很多相似之處,可以不押韻,也可以沒有格式,就像寫文章一樣。但是,樂府詩之所以稱之詩,那就得有意境,而且還得體現出敘事的風格。”
“是呀,樂府詩就是敘事詩,即要交待一個完整的故事,又要將詩寫得有意境,如果在作詩的時候,能夠達到物境,情境,意境,那就最好了。”
“物境,情境,意境,咦,劉兄,這三個境界是怎麼回事?”
孔書俊一愣,問道。
“這是詩有三境。”
“詩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妙哉,妙哉,老劉,你總結得太好了。你得趕緊寫一篇學術論文,將你的詩有三境好好宣傳一下,我覺得,你這三境一出,恐怕要讓同業人士歎為觀止呀。”
“可惜,這三境不是我說的。”
“呃……那是誰總結的,院長?”
“不是。”
“那是誰?”
“秋水先生。”
“好吧,我無話可說了。”
一聽是秋水先生,孔書俊瞬間沒有了話說。
不是真的沒話說,而是孔書俊已經認為,像秋水先生這樣的大家,能總結出詩有三境這樣的詩歌評論體係,實在太正常不過的了。
“不過,劉兄,你認識秋水先生,我靠,介紹我認識呀。”
“呃,不認識。”
“那你怎麼得來的詩有三境理論。”
“青年雜誌主編計子平跟我說的,秋水先生偶爾會到他們那裡寫文章,與計子平交流比較多。我又與計子平認識,所以就有聽到他提及秋水先生提出來的詩有三境。不說你想與秋水先生認識,我也想呀。隻可惜我叫計子平介紹一下,計子平卻說秋水先生不太喜歡會客,拒絕了。”
“唉,真是遺憾。”
“這個,話好像扯遠了,說到哪了?”
“說到李含出樂府詩為題。”
“對,李含這小子本身上是有些才學的,高考的時候,直接就寫了一篇文言文作文,還得了滿分。當然,他也是我們燕京考區的文科狀元。這一次拿出樂府詩做為挑戰題,想必對於他來說,沒有太大的難度。所以,我才說李含這小子還算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