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一臉的質疑,劉彥刷新了一下貼子。
“有所思”。
這是黃一凡上傳的詩作名字。
從名字來看,還算可以,看起來比較細膩,詩寫的也應該是女性感情問題。
劉彥是古代文學的專家,對於任何詩作,一眼就可以看出優劣。
不過,雖然名字是不錯,但劉彥卻認為這個名字也算不得什麼。
因為幾千年來,有無數詩人都用過“有所思”這一個標題。
他就像詞牌名一樣,太過於經典的詞牌名,大凡詩人都會用上一些。
“如夢令”“長相思”“天仙子”……這一些詞牌名都被很多詩人拿來引用過。
有所思雖然不是詞牌名,但這名字太有名了,而且也太符合詩人寫感情,寫哀愁之類的詩作。
於是,幾千年來,華國至少流傳了100多首的《有所詩》,其中還有幾首比較知名的。
像唐代詩人“盧仝”的有所思,此人就寫了一句,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顏色嬌如花。這樣的“有所思”也成為經典之作。於是,後世有人再用有所思之後,如果寫的一般,當真是討不到好。畢竟是珠玉在前,如果你沒能超過在前的珠玉,肯定不會有太高的評價。
所以,劉彥認為,黃一凡用“有所思”這個名字,隻能唬一下外行。對於真正行內人士來說,這個名字當真是一般。
隻是,當劉彥略過題目,繼續看下去之時。
此前因為評價一般所做出來持表情,卻在瞬間定格。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詩作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物境,情境,意境。
這三個境界當中,有人會說意境。
答案是錯誤的。
詩作的最高境界,不是意境,是物境,情境,意境,三者合一。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翻譯過來的話,那就是我思念的人,在大海的南邊。
閉上雙眼,劉彥腦海裡已經看到了這一幅畫麵。
一位女子,為了她的心上人,一直遙望大海的南邊
有物,有情,有意。
物境,情境,意境,完美合一。
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畫麵。
且不說原詩所表現出來的意境,哪怕就是翻譯出來的意境,都是美的讓人窒息。
這是詩作達到了無比之高的境界,才能展現出來的力量。
就像西方一些著名詩作翻譯成中文,哪怕翻譯出來的中文已經有一些失去了原文的精髓。但是,通過他的意境,我們仍能從翻譯過來的中文詩作當中感受到這一篇詩作的偉大。
而這一首有所思,僅僅隻是一句,便已經做到了。
雙手有一些顫抖,劉彥都有一些不敢評價這一首詩了。
睜開眼睛,劉彥繼續看下去。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
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複相思,相思與君絕!
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妃呼狶!
秋風肅肅晨風颸,
東方須臾高知之!”
一邊看,劉彥一邊讀。
當整首詩讀完,劉彥卻是顫抖的從書架當中拿出了一部詩集。
《聖詩》。
這是華國最早最早,也是最為完美,更是最具有魅力的詩作。
如果,有可能……
劉彥覺得,這一首《有所思》可以加入到《聖詩》之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