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的一聲。
有一些讀者感覺臉上發燒,全身說不出的難受,好像被打了一巴掌似的。
他們回憶以前,似乎或多或少有的時候,也做過類似看到日本人殺死中國人而感到大笑之類的事。或者是,看到日本人殺死中國人表現出來的漠不關心。
可以說,藤野先生這一篇散文言詞之犀利程度,瞬間完爆此前的任何一篇散文。
哪怕是比起“背影”,在整個的思想高度上,也是高上了一籌。
隻是,這並沒有結束。
魯迅棄醫從文拯救中國人精神的作品,他哪裡是隻有藤野先生這一篇呢?
在藤野先生之後,《故鄉》《孔乙己》《阿Q正傳》卻是接連發布。
先說故鄉。
故鄉說的是什麼?
故鄉說的是主角與閏土的故事。
可是,主角與閏土真有什麼故事嗎?
有的,的確是有的。
但是這種有,隻是在少年時候。
在少年的時候,主角與閏土建立的深厚的友誼。
而當主角慢慢長大,而當主角與潤土越來越為的生份,這種友誼卻再也不在。
文中最讓人難受的一幕“秋水先生”是這樣寫的:閏土見到“我”時,分明叫出的那一聲“老爺”,母親聽了後說:“阿,你怎的這樣客氣起來。你們先前不是哥弟稱呼麼?還是照舊:迅哥兒。”閏土卻說:“阿呀,老太太真是……這成什麼規矩。那時是孩子,不懂事……”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否還記得,主角當年與閏土是多麼的親密。
大家是否還記得,主角回憶閏土給他講在田裡刺猹的畫麵又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充滿回憶。
甚至,主角這一次回家其實除了看看故鄉之外,最想見的還是閏土。
隻是,一聲老爺,衝破了一切。
是什麼讓原來的閏土與我的友情再也不再?
是什麼讓原來的閏土不再叫我迅哥兒,而是稱呼我為老爺?
是規矩。
而這規矩,便正是從祖祖輩輩曆史遺傳下來的尊卑有序的等級觀念。
等級。
是的,就是等級。
彆認為這是封建時期的等級,也彆認為這是以前的等級觀念。現在是現代社會了,現在是新中國了。不不不,等級從古至今一直存在。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也不管是封建社會,還是現在的新中國社會。甚至,在現代社會,社會中的等級觀念更為的嚴重。
就像原來一位貧窮的村中少年一直被村裡人看不起,被村裡人欺負一樣,可是,過了十幾二十年之後,人們卻是發現,這位村中少年發了大財,亦或是當了大官。從此,原來看不起這位少年的人兒,就此變得看得起他了。原來欺負這位少年的人兒,變得再也不敢欺負他了。
不,什麼不敢欺負,恐怕這會兒連提以前的事兒都不敢提了。有些人,甚至還有事沒事跑去那位少年的家裡,巴結一下他,指望什麼時候能讓這位少年回頭幫他們一把呢。
如果不是現代社會早已不興叫什麼老爺,恐怕,叫老爺的又何止閏土一個?
當然,這並不是閏土的錯。
是誰的錯?
主角秋水先生也不知道。
就像秋水先生看著“宏兒“與“水生”一樣,當年的“宏兒”與“水生”之間的友情不正是自己與閏土的翻版呢?或許,他們現在還玩得很快樂,現在他們一直稱兄道弟。但是,誰能保證。過了十年,二十年之後,他們的友誼還在,他們還能以兄弟相稱。
這是人的錯?
還是社會的錯?
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此拋出。
===
PS:魯迅沒有寫過少年閏土這篇文章,小學課本上的少年閏土其實是節選《故鄉》裡魯迅回憶閏土的情節。所以,少年閏土裡的閏土與完整版的閏土有很大的差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