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
“可惜。”
“可惜。”
水滸的大結局,無數讀者都是暗歎可惜。
當然,可惜的並不是作品,作品已經達到了一個無比之高的高度,哪怕是想下降都有一些困難。這裡的可惜,可惜的是水滸大結局108將的悲慘命運。
可以說,108將當中除了僅僅個彆得到善終之外,其他的好漢都是死與非命。
不過,仔細想來。雖然水滸大結局令人有些苦澀,但研究之後你會發現,其實水滸從出現那一天開始,他就注定了他的失敗。
水滸108將當中,雖然此前一直打著替天行道,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旗號。但說到底,這一些大將對於朝庭,對於君主內心是敬畏的。而且,不少英雄加入梁山也並非完全出於本願。有的是被逼的,有的是用計騙過來的,也還有的是拿梁山暫且安身的,特彆是以宋江為首從上山到結束一心都想著招安的,這樣的水滸梁山起義又如何成功得了?
這也從另一方麵體現出了千年以來農民起義為何失敗的原因。
不是他們沒有能力。
也不是他們沒有機會。
更不是他們沒有勢力。
而是他們的思想受到了非常大的局限。
你想都沒想過反朝庭,最終你反得了朝庭嗎?
哪怕就是偶爾造一下反,也不過是為了以後在招安的時候能提更多的條件。
時也?
命也?
誰也說不清楚。但不管如何。水滸這一部書卻是真正打出了一部名著該有的高度,且不說與方臘起義相比較,哪怕就是比之四大名著《瓦崗傳奇》比較,也是隱隱高上一籌。哪怕結局有再多的可惜,但能看到如此一部奇書,也是再沒有遺憾了。
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水滸之精彩,或許說也說不完。
現在我們最應該的,應該對凡塵表達出自己最為衷心的感謝。
“感謝水滸,感謝你給我們呈現了108位個性十足的英雄好漢。”
“感謝凡塵先生,感謝您給我們帶來了一部況世絕作。”
“感謝……”
一部水滸,誕生了無儘的話題。
而在水滸結束之時,這一些話題也慢慢回歸到平淡。
但是,這一些話題哪怕歸於平淡,但卻並沒有消失。
如果你願意,隻要過去那裡開一個討論貼,圍繞水滸的話題又將如萬馬奔雷之勢響起。
……
“黃教授,您說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水滸傳結束之後,黃一凡去了一所初級中學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