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出租屋的大門,看到屋內的陳設,沈良的眼裡露出幾分追憶之色。
這是一個二居室。
千禧年左右的出租屋裝修都異常簡單,沒有吊頂,沒有無主燈設計,牆上隻刷了一層膩子。
地麵也沒有地板、瓷磚,隻是水泥地麵。
客餐廳的天花板上掛著兩台老式吊扇。
一台掛在餐廳頂上,下麵是一張原木色的小方桌。
餐桌右邊的那麵牆上,掛著不少照片,都是他和程好的各種合照。
另外一台吊扇掛在客廳,下方是房東配的木質沙發、茶幾,沙發對麵放的是一台32英寸康佳彩電。
機櫃下麵有一台三合一DVD機。
電視兩側擺著一大堆影碟,中、日、法、英、德等國家的優秀影片都在那。
碟片一部分是正版,一部分是盜版。
凡是國內正式發行過的電影,他買的都是正版。
那些沒有發行的,全是盜版。
DVD和電視機是沈良自己買的,對於攝影係學生而言,影碟、電視、DVD機,那是必不可少的拉片三件套。
所謂拉片,就是反複觀看電影,分析每個鏡頭的內容、調度、構圖、景彆、運鏡、機位等等內容。
學!
學無止境!
電視機櫃右邊靠近陽台的位置放著一些畫板、畫架、顏料、畫筆、調色盤、筆筒、畫紙等美術用品。
是的。
沈良最早是一個美術生,小學四年級開始學的美術,算是童子功。
一開始,他準備報的學校是央美、國美。
來了燕京之後,藝考培訓老師建議他轉去學攝影。
因為他在構圖、光影方麵的天賦比較好,特彆是構圖,這是他後世能吃上飯的絕活。
而在色彩方麵,他的天賦稍微差一點。
雖然硬考也能考上,但發展前景多半不如攝影。
他這個人聽勸。
後來,他就轉了專業,專攻北電攝影係。
他之前雖說沒學過攝影,但在色彩、光影、構圖方麵,美術和攝影存在共通的地方。
就這樣,他考進了北電王牌專業攝影係。
是攝影係,不是後世因為一起性Q案鬨得沸沸揚揚的攝影學院。
攝影係和烏煙瘴氣的攝影學院不是一回事,簡而言之,攝影學院學的是圖片攝影,攝影係是電影攝影,沒那些狗屁倒灶的事。
北電正統在攝影係!
寧皓如果上的是北電攝影係,《瘋狂的石頭》的上映時間大概會更早一點。
畢竟,一個學圖片攝影的人跨行去拍電影,怎麼看都不靠譜,而且攝院的影視資源也不如攝影係。
不過,總有超出常規的天才。
寧皓就是其中之一。
《瘋狂的石頭》橫空出世,成了內地喜劇片裡程碑式的作品。
《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但沈良並沒有薅寧皓羊毛的想法。
任何人都無法對抗時代的大勢,沈良經過二十多年的拷打,文藝片、商業片在他這裡都一樣。
準確來說,商業片還要更重一點。
有錢不掙王八蛋!
但在此時的院校裡,拍商業片那就是‘低人一等’。
馮褲子牛逼吧,賀歲片三部曲,《甲方乙方》年度票房亞軍,《不見不散》年冠,《沒完沒了》年亞。
作為當下內地最會拍商業片的導演,後來還是被金雞、華表獎遛狗。
所以。
沈良準備先衝一波歐洲三大,然後再拍商業片。
一部電影想要衝擊歐洲三大的最高獎,必須是六邊形戰士,電影劇本、表演、執導、攝影畫麵、配樂、剪輯,缺一不可。
劇本、執導、攝影、剪輯,有獲獎作品的參照,沈良自問沒什麼問題。
配樂的話,隻要投資到位,也容易解決。
唯一不具備的就是表演。
好的演員,不止看錢、看劇本,還看導演。
大家是雙向選擇。
因此。
沈良要先證明一下自己的導演能力,短片固然短,但濃縮的都是精華。
拍好一部短片的難度,不亞於長片。
先用《刷車》、《調音師》衝獎,再拍長片!
很快。
沈良就鑽進臥室隔壁的工作間。
電腦,啟動!
熟悉的Windows98圖標一閃而過,等了一分多鐘,進入桌麵,打開Word就是乾!
第一幕。
一:中(景)、(緩)推,洗車房,日(白天),內(景)。
陰暗的洗車房內,環境音隻有水泵嗡嗡作響。
鏡頭從車廂後座推向汽車前擋風玻璃,水槍噴灑的水流順著前擋風玻璃汩汩而下。
透過水流,隱隱看見一個穿著紅色襯衫的刷車工。
(旁白)
刷車工:(語調平緩,低聲慢語)
“我在乾什麼?”
“刷車。”
“廢話。”
“我當然在刷車。”
“因為我就是一個刷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