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換了個地方,但這次卻沒有猴子來光顧某甲的木桶了。眼見天色快黑了,某甲背著裝備怏怏地出了山。回了路上,某甲又碰到了進山時的幾個人,看著他們隻抓著一隻猴子,某甲的心裡快意了許多,儘管他們譏笑他空手而歸。
第二天,某甲又進了山,繼續找了個地方藏起來。那隻背著小猴子的母猴又來了,但某甲依舊是空手而歸。
一連幾天,某甲進山,母猴背著小猴都在某甲的眼前晃蕩。忙活了大半個月之後,某甲還是一無所獲,不過,某甲還是慢慢地看出了門道,自己帶的木桶沒有蓋子,把堅果蜂蜜放在桶子裡,其實就是白白給猴子送食物。
但是,他們背著的木桶好像也沒有蓋子啊,因為回去的路上碰見他們的時候,被他們抓住的猴子就直接呆在了桶子裡,這是怎麼弄的呢。
再進山的時候,某甲就帶了塊木板,把堅果放好後,用木板蓋上了桶子,然後躲起來。這次出現的依舊是那對母子。母猴來到木桶邊,用手掀開了蓋子,取走了果實。仿佛母子與某甲有了默契一般。搞得某甲惱怒不已。
這樣持續了個把月以後,某次回去的路上,某甲依舊被鄉人笑話空手而歸,但這回,某甲在鄉人背上的木桶看出了蹊蹺,雖說鄉人的木桶也沒有蓋子,但那木桶的桶身上卻有著個拳頭大小的洞。
難道鄉人被的木桶桶蓋是活動的,可以鎖死,按照老人的說法,猴子抓到東西以後不會放,然後呆在那裡等著你去捉,那猴子是不是從木桶桶壁上的洞把手伸進去的呢?
想到這,某甲快步回到了家,把自己的想法在木桶上琢磨了幾番,第二天一大早,某甲就背著木桶進了山,打定主意,這次不捉到猴子堅決不下山。
還真如某甲想的那樣,果子的香味從木桶上的洞傳出去以後,很快就引來了猴子的圍觀。不過,這次卻不是那對母子。許是因為某甲在桶壁上開的洞太小還是什麼的,過來的猴子繞著木桶轉圈,也把手朝著木桶上留出的洞折騰了幾下,但手始終沒有伸進去。
看到這,某甲不禁想起了那對母子,於是,就鑽了出來,趕走了圍觀的猴子,背著木桶來到了那對母子經常出沒的地方。
等某甲把木桶放下沒多久,就又有猴子出現了。某甲看得很清楚,這次出現的猴子就是那隻母猴背上的小猴子,一人兩猴也相識了一個多月,對這對拿走了某甲的誘餌還不忘朝著某甲翻個白眼的母子,某甲可是惦記的狠。
雖說沒有看見母猴的出現,但等到小猴子把手伸進木桶以後,某甲趕緊從藏身的地方走了出來。還正如老人離開時和某甲講的那樣,看到某甲現身以後,小猴子驚慌著想要逃跑,卻又舍不得手裡的食物,繞著木桶跳上跳下驚得直叫。
看到這番情形,某甲終於笑了,老子喂你娘倆可也有一個多月了,終於逮住你了,再把你訓練一下賣出去,至少不會虧本啊。
於是,某甲就將小猴子捆了起來,背上木桶,牽著小猴子往回走。走著走著,後麵的樹枝上傳來了響動,原來是小猴子的驚叫聲喚來的母猴,瞧著母猴尖叫驚慌的樣子,某甲也不管它,但看著母猴老是跟在後麵呼喊,某甲也有點煩躁,時不時就給小猴子來了一鞭子。
等回到了家裡,母猴也跟到了某甲家,騎在某甲的院頭吱吱的叫著。
看著母猴一路跟來,某甲的無名火一下子就上來了。他把小猴子拴在院子裡的樹上,朝著騎在院頭的母猴,給小猴子就是一鞭子。
隨著鞭子的下去,母猴的尖叫聲更大了,仿佛在求某甲不要鞭打它的孩子一般。
看著某甲一鞭子一鞭子的抽打小孩,母猴突然拿起手抽著自己的耳光,然後又向某甲作揖,重複著這個動作,像是在求某甲放過自己的孩子一般,隻是不會說話而已。
可某甲這個時候火氣已完全上來了,想著自己想學捕猴的本領被鄉人甚至親眷挖苦譏笑,自己在山裡鑽了一個多月好像是專門給這對母子喂食一樣,根本就沒有顧忌到母猴的動作,也沒打算放了小猴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看著自己鞭打小猴子,母猴仍不肯離去,某甲的鞭子揮得更急了,結果硬生生地將小猴子打死在樹上。
都說母子連心,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活生生地打死在自己的麵前,母猴悲哭了一聲,從院頭上跳了下來,落在小猴子的麵前,在地上彈了一下不動了。
母猴跳過來的時候可是給某甲嚇了一下好的,但等到某甲定睛看時,這母猴居然已經死了。
真是有點晦氣,某甲不禁往地上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不過,想著有人在收猴皮猴毛,某甲本著死了也不浪費的心理,找來刀具準備把兩隻猴子剖開。
等拿來刀具以後,某甲發現被自己捆在樹上的那隻小猴子皮毛已不成樣子。於是,某甲就沒有去管那隻死去的小猴子了。轉身把死去的母猴提過來,吊在樹上,開始動手剝母猴的皮。
許是因為第一次操刀還是什麼的,在劃開母猴肚皮的時候,某甲不小心劃破了母猴的肚皮,猴肚裡的心肝脾肺臟嘩啦一下全部掉了出來,頓時嚇了某甲一大跳。
正當某甲罵罵咧咧的準備用腳踢開母猴的內臟時,某甲卻呆住了。母猴的腸子居然都短秤了一小節一小節的。
頓時,某甲不禁有些駭然。想了一下之後,他把母猴放了下來,將灑落在地上的臟器一點一點的塞回了母猴的肚子裡,然後將母猴被剖開的肚子封上了,把兩隻死去的猴子都放在捕猴的木桶裡,走到山裡埋了。
陶先生的故事說到這裡以後就戛然而止了。但在這後麵,陶先生添上了一句,在這事之後不久,某甲家竟然染上了瘟疫,不到半年時間,一家人全部死絕了。
這就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母猴死得肝腸寸斷,然後某甲全家因瘟疫死絕,這之間會有什麼聯係呢?
或許,陶先生是想提醒世人凡事有因必有果吧,提醒世人做事必須留一線。就像後來人們提到的“第一勢不可使儘。第二福不可受儘。第三規矩不可行儘。第四好語不可說儘”一樣,麵對自然,我們還是要有最起碼的敬畏。
喜歡有味道的神鬼事請大家收藏:()有味道的神鬼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