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一夜,隨著考古工作的進行,明英宗的骸骨逐漸顯露出來。
明代皇帝的葬法大都是“北鬥七星”葬式,即死者身體仰臥,但四肢擺放的位置十分獨特。
頭微微右傾,右胳膊向上彎曲,右手放在臉的旁邊,扶著麵頰,左手向下彎曲,自然放在小腹位置,左腿正常伸直,右腿向外彎曲。
屍體扭曲形狀,因類似北鬥七星的布局而得名。
當覆蓋著屍骨最後一層錦衣袍料被提取出來後,熏黑色的屍骸顯露出來。
朱祁鈺眯起雙眼,他在心中默念。
“真沒想到,你我兄弟二人,再見麵竟是這樣的場景?”
朱祁鎮沒有回話。
他的嘴巴微張,戴著烏紗翼善冠的乾涸顱骨,微微右傾,空洞眼眶望去的方向,正對準21世紀的朱祁鈺。
“天呐,曆經五百多年,屍體竟然沒有腐爛?”
沒錯,骸骨呈乾屍狀態,若是按壓肌膚的話,還能清晰感受到觸感。
張教授狂喜,這是一件絕對可以載入史冊的重大考古發現。
一具帝皇乾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目前為止,比較出名的乾屍就是辛追夫人和樓蘭美女。
那麼問題來了,明英宗是如何實現肉身不腐的?
……
張教授平複一下激動的心情,連忙指揮:“將這套龍袍,小心翼翼的扒下來。”
朱祁鎮屍骨上穿著的,是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
由於做好了萬全準備,大概率是可以完整無缺的保存下來,終有一日,重現人間。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帝皇下葬時穿的龍袍,並不是日常穿的那套,是特彆定製的。
平日裡,明帝皇多穿紅色龍袍,因為朱姓,崇尚火德,所以明朝對紅色尤為偏愛,這是明代龍袍最常見的顏色。
其次,還有玄色龍袍,主體為玄色,帶著部分紅色,通常出現在明初時期;
以及較為罕見的白色龍袍,會在特殊場合與節日穿戴。
明朝皇帝也穿黃色龍袍,不過,此黃色理應是延續唐朝傳統的赭黃色,即顏色較深的土黃色,黃中帶赤。
明代初期,黃色並非皇帝的專屬顏色,從永樂大帝開始,才逐漸成為。
或許是朱棣立下祖訓:“在正式場合祭祀、閱兵、大典)中,明帝皇須穿戴黃色龍袍,以示尊貴。”
而隨葬的黃色龍袍,實則亮黃色,乃冥器。
搞笑的是,這亮黃色被清代學了去,設為帝皇龍袍常服顏色。
更搞笑的是,後世絕大多數影視劇未經考究,無論哪個朝代都是亮黃色龍袍。
.......
朱祁鈺敏銳的發現,皇兄屍骨向下彎曲的左手,手裡居然攥著一枚玉佩!?
沒錯,正是另一半天機琳琅。
他瞬間聯想到,前世自己下葬的時候,是不是也將天機琳琅這樣拿在手中?
“這塊玉是?”張教授伸長脖子,一眼便相中此物。
他戴著手套,小心翼翼的將天機琳琅從明英宗屍骸手中取下來。
“抓得還挺有勁。”
張教授拿著玉,跑到一旁的水盆中清洗。
當然,對於珍貴文物,並不是用普通的清水,而是特殊的清洗液。
將表麵的汙垢清理乾淨後,天機琳琅恢複了原來的光彩。
張教授打開弱光手電筒,在角落裡欣賞著這塊由和田白玉製作而成的鯉魚狀配飾。
“太漂亮了,巧奪天工!真是一件天下難得的至寶!”
他的一番感慨引來彆的專家圍觀,天機琳琅被傳遞在各人手中,紛紛稱奇。
“等等!”
張教授駭然發現,這塊白玉的紋路?
難道和學生朱祁鈺那塊玄玉,是一對的?
為了驗證心中所想,張教授拔腿就跑。
考古工作仍在繼續,朱祁鎮的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被完全褪下,小心翼翼的裝入真空保溫箱裡。
張教授回來了,他手裡攥著朱祁鈺的玄玉,與剛才出土的白玉放在一起對比。
他的臉色逐漸凝重,眼神望向一旁俯著身子清理棺內陪葬品的學生。
“難道,我的猜想是對的?”
結合過去,名字、玉佩、見識......所有都對得上!
科學的儘頭,莫非真是玄學?
“祁鈺,你過來一下。”
朱祁鈺聽聞叫喚,走過去的時候,眼神微變。
“你說,這兩塊玉,難道是子母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