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曲直,自有大儒為我辯經。史書,自古以來都是為勝利者撰寫的。”
前段時間,宮裡正舉行張太皇太後的殯禮,人員流動較大。
胡善祥趁機聯係到協助殯禮祭祀的宮廷尚官,交由對方信件,讓其在民間廣為傳播。
由於她當皇後的時候,對宮娥們多有照拂,再加上她姐姐也是宮廷尚官,尋人幫忙並非難事。
她之所以選擇在民間傳播,因為她知道,如果在宮裡散播真相是行不通的。
孫氏早已掌控後宮,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她立即就能得知,一旦發現,依照她的性格,絕對會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如此一來,反倒是害了諸多宮娥和宦官。
成為百姓的茶餘飯後閒談,所謂“法不責眾”,孫氏隻能吃了這個悶頭虧。
她不敢輕舉妄動,一旦乾涉輿論,就會坐實劣跡,最多下詔“禁止妄議皇家之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群官吏即便聽聞流言,事關皇室臉麵,要麼一笑而過,要麼吞進肚裡,因為他們清楚後果。
綜上所述,胡善祥根本就是在做無用之功,最多能惡心一下孫氏。
可是她為何還要這麼做呢?除了激怒太後自食惡果,有用嗎?
......
孫氏憤怒的扇著胡善祥的臉,直到打出血跡。
她乏了,隨手丟到一旁,喘著氣招手,一名宦官連忙跑過來。
“太後殿下,有何吩咐?”
“給仙姑賜酒療傷吧。”
宦官低頭彎腰,表示回應。
沒過多久,它捧來一個托盤,上麵放著黃金酒壺和玉杯。
“仙姑,請吧。”
胡善祥深深地望了眼杯中清酒,她深吸一口氣,再緩緩吐出,擰眉閉上雙眼。
終究,還是走到這一步了嗎?
情不自禁的,她回憶起前半生的過往。
永樂十五年,選妃宴上,朱瞻基以金釵為信物,兩人在月光下立下白首之盟,朱瞻基承諾要帶她看遍大明江山;
洪熙年間,朱瞻基正在南京,漢王朱高煦企圖半路截殺太子,是她錦衣衛百戶的爹在車前拚死護衛,她在後宮步步為營,終讓其順利登天;
宣德三年,雪夜,朱瞻基帶著孫貴妃入殿,紅梅帳裡三載未見的夫妻,以無子多病為由,逼她上表辭去皇後之位,交還鳳印收場。
起伏跌宕,大夢一場。
胡善祥自嘲的笑了笑,她抹去嘴角溢出的猩紅,義無反顧的端起玉杯。
“朱瞻基,此生你對我不好,我也不欠你了。”
“下輩子,但願你我形同陌路,永不相見!”
“這紅牆宮闈,再也不來了!”
胡善祥在心裡默念,眼神堅定的,她咬牙,一飲而儘。
腹中傳來陣陣劇痛,讓她額頭冷汗直流,痛苦無力的癱軟在地上。
孫氏倚在門框,冷眼旁觀。
“胡善祥,本宮原不想如此,是你逼我的。”
“啊——”胡善祥在地上捂住肚子發出虛弱的痛苦呻吟,手掌沁出血。
孫氏嘴角微微上揚,轉身就要離開。
“告,告訴你,一,個秘密。”
“???”
“紀羽,她,還活著。”
“!!!”
“哈哈哈哈哈哈哈。”
孫氏瞳孔一縮,她踉踉蹌蹌的跑過去,抓住胡善祥的肩膀,用力的搖晃,發瘋似的質問。
“紀羽她在哪裡?”
“告訴我!”
“快告訴我啊!”
然而,無論她如何用力,胡善祥的身子漸漸僵硬,頭歪去一邊,雙目無神,小嘴微張,似乎話到嘴邊,欲言又止。
她在彌留之際,用儘全身力氣,將那根金釵折斷!
正統八年,十一月初五,天空飄著鵝毛大雪。
一個孤獨的女人,死在了紫禁城裡的道觀中,時年42歲。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