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語清於六月十七日,誕下一子,不出意外的話,就叫“朱見濟”。
宋婉珺於六月二十五日,誕下一女,可惜了,居然不是兒子。
朱祁鈺靈機一動,既然長女名為“芫”,那次女乾脆就叫做“朱知荽”吧。
芫荽,現代名為“香菜”,他還挺愛吃的。
眾所周知,明朝對於皇子的命名,確實有著一套嚴格的規定和體係。
當年,朱元璋為後代規定了二十個字輩,要求大明宗室兒郎,第二個字必須按照這個順序使用。
【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這隻是燕王棣係的行輩表。
還有,太子標係的【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秦王樉係的【尚誌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惇】;
晉王棡係的【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鹹景慕,述學繼前修】。
.......
朱元璋認認真真的為七個兒子一脈子孫,安排下取名規則。
並不是隻有我們熟知的“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那是因為明成祖朱棣奉天靖難成功了,如果朱允炆沒有敗亡,大明皇帝的名字就不是這些了。
可惜,隻延續到“由”字輩,大明就隕落了。
第三個字,要求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取字。
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個排序。
因此,第一代皇子,基本都是木字旁,如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
第二代皇子,則變成火字旁,如仁宗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
第三代皇子,又變成土字旁,如宣宗朱瞻基、鄭王朱瞻埈、越王朱瞻墉。
到了朱祁鈺這一輩,剛好輪到金字旁。
由於大明宗室日漸龐大,導致字不夠用了,無奈之下,隻能造字。
“元素周期表”的翻譯者,撓頭腮耳間,巧合之下找到朱元璋的後裔名字,套用上去。
但是呢,以上規定,隻針對皇子,對於公主的取名規則,沒有任何規範,隨便你來。
比如說英宗朱祁鎮有記載的三個公主,廣德公主朱延祥、嘉祥公主朱延禧、隆慶公主朱玄真。
反正太祖皇帝對公主取名的腦洞,又沒有那麼大。
不過,從嘉靖皇帝開始,對於公主取名有了規範,要求二字固定字輩+末字必須是女字旁。
這些都是後話了。
因此,朱祁鈺這麼為女兒取名,完全沒有問題。
......
正統十一年,七月十四日。
“三楊”最後一人,楊溥在家中逝世,終年七十五歲。
自從楊榮和楊士奇離世之後,王振得寸進尺,專權用事,楊溥倍感壓力,屢次以“年邁”為由,請求告老還鄉,然而都被朱祁鎮駁回。
在今年,他終於熬不住了,終於可以去地下與老友相聚。
朱祁鎮特意為楊溥輟朝一日,悼念其功,追贈官職特進光祿大夫,諡號“文定”。
“文”諡號,對於文臣來說,是莫大的榮譽。
楊溥在位期間,確實功大於過,對於仁宣之治的建設,舉足輕重。
然而,他一死,王振再無顧忌,朝堂眾臣已經開始顫抖了。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