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於謙回京_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4章 於謙回京(1 / 2)

京八件,本是宮廷糕點,要追溯到明穆宗。

明穆宗尚未登基前,經常派人去長安街采購零食,登基後,依舊念念不忘。

宮裡的甜食房深諳帝意,於是投其所好,主動暗訪民間糕餅店偷師。

不過,這並不能證明“京八件”出現在明穆宗時期。

實際上,早在永樂年間遷都順天府的時候,江南點心就開始流入京師。

猶記得朱祁鈺四歲時候,前往京師入宮拜安,被孫太後的宦官故意用腳絆倒,他一路哭泣,吳宛筠心疼不已,便在街頭買了點心,哄兒子開心。

果不其然,朱祁鈺吃了之後便不哭了。

對於他來說,不僅是童年的味道,入口時更是會勾起不好的回憶。

糕點雖甜,難掩苦澀。

這種矛盾的味道,讓朱祁鈺難以自拔。

前世,他出生於滬市,直至上大學後,才回到京城。

第一件事,便是去購買“京八件”品嘗。

然而,經過那麼多年的演變,糕點再也不是當年那個風味。

回到明朝,朱祁鈺偶然發現,永平府竟然也有“京八件”的手藝人。

宋婉珺為人細致,她很早便注意到夫君的愛好。

可是,明朝女性不宜拋頭露麵,不僅是出閣之前,或是已為人婦,通常都會被禁足。

為此,她自費讓宦官去民間請手藝人進郕王府現場製作。

宋婉珺清數製作材料,以及暗中觀察製作過程。

在過去一年時間裡,她不斷的嘗試,每次製作完成後,便與外麵的“京八件”進行對比。

一共有八種糕點,可想而知,她付出多大的努力。

經過日以繼夜的改進後,終於味道不無差彆。

最初,朱祁鈺真的吃不出來,有一次偶然撞見正在庖廚裡忙活的宋婉珺,才知曉真相。

原來,都是她親手製作的呀。

這份精神,倒是讓朱祁鈺在心裡為宋婉珺打了高分。

“來來來,你們也嘗嘗。”

朱祁鈺招手,示意宋晟等人過來一起品嘗“京八件”。

“謝殿下,正想嘗試一下幺妹兒的手藝。”

宋氏祖籍雖在浙地,但是宋晟他們這一輩年輕人,從小到大都在蜀地生活,帶著那邊的口音。

“嘿,巴適得板!”

宋婉珺淑女的站在原地,聽聞眾人誇獎,眼眉輕含笑意。

說來也巧,朱祁鈺娶了兩個川妹子。

杭語清和宋婉珺,都是來自蜀地,所以她們兩人的關係非常親密,經常能看見她們在府內並肩散步,有說有笑的。

隱隱之間,感覺汪蓯露被排擠了。

......

正統十三年,六月。

一個頭發花白,但是身形挺拔、精神抖擻的男人,背著行囊,目光灼灼的仰頭望向城門上的三個大字。

“順天府,我於謙,回來了。”

其實,於謙每一年都會來到順天府參加朝會,對這裡並不陌生。

正統年初,“三楊”對於謙格外重視,隱隱有將其培養成接班人的意思。

每天於謙撰寫的奏章,早上交上去,晚上就會得到批準。

因為那時候,審閱奏章的權力還掌握在內閣手中,準確來說,應該是“三楊”。

後來,“三楊”一一去世,該權力便被王振奪了去,美其名曰,掌印太監就理應乾這個活。

王振掌控朝政大權後,他為了謀取私利,下了規定。

“凡朝會者,見王振)必獻白銀百兩;獻白銀前兩者,可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

許多臣子為了不被穿小鞋,畢竟一年一次,還能接受。

他們隻能咬牙切齒的準備財物,老老實實去向王振“納歲貢”。

可是於謙呢,眾所周知,他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窮光蛋,彆說白銀百兩,哪怕三十兩恐怕都掏不出來。

有同僚相勸,建議他哪怕不繳“歲貢”,好歹帶點土特產贈禮呀。

於謙嗬嗬一笑,他甩了甩衣袖,淡然道:“財物沒有,隻有清風。”

他還為此寫過一首詩:“絹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閭閻:泛指平民老百姓。】

果不其然,王振對他的這種行為非常不滿,於是讓人去彈劾。

通政使李錫狀告於謙:“於謙)久不得進,故心怨望,擅舉人以代自。”

本來隻是一件尋常之事,推薦人才入朝嘛,屬於基本操作。

隻是推舉,不是保舉,兩者是有區彆的。

前者,若是皇帝不滿意,不錄取便是,又不會糾纏。

後者,明宣宗曾下詔:三品以上的京官有資格薦舉賢才,就任內外官吏,基本能夠當上一官半職。

然而,就是因為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於謙下獄,被判死刑。

不知是誰泄露的風聲,讓晉、豫的百姓得知,群情激憤,聯名上書。

數千名兩地官吏和百姓,千裡迢迢來到紫禁城門前跪伏,周王朱有燉、晉王朱美圭等藩王也在朝堂中上諫,事情鬨到這個地步,不管王振有沒有得到朱祁鎮的授意,礙於民意,隻能不了了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於謙無罪釋放,還恢複了原職。

就在今年,正統十三年,於謙被召回京師。

不知道朱祁鎮是出於什麼心理,反正於謙回來了。

於謙在京師沒有什麼朋友,他在外工作十九年,朝中能有什麼關係?

前麵為他求情的人,身份說得很清楚,隻有晉、豫兩地的官吏,以及周王、晉王等藩王,並沒有寫到其他大臣。

若是真的是有名有姓的大官為他求情,肯定會有記載,畢竟於謙也算是個明朝曆史界的“流量明星”。

而那群藩王之所以為他求情,大概率是因為惜才,又考慮到皇室臉麵,或許還跟明宣宗有關,在宣德年間,朱瞻基挺看重他的。

於謙的出道方式,挺有意思的。

在宣德元年,朱瞻基親征平叛漢王謀反,沒曾想朱高煦主動投降。

於是,朱瞻基便找來一大群禦史去怒噴朱高煦,直接展現語言魅力。

其中,於謙就是嘴巴最臭的那名禦史,字字珠璣,句句誅心,這才引起朱瞻基的注意。

但是呢,你如果說於謙跟那群藩王的關係有多好,就不應該了。

從現實角度出發,成為朋友的前提是,你要對彆人有價值,不管是情緒價值,還是利用價值,或者經濟價值。

人際交往中,最長久的關係,就是等價交換。

而於謙雖然是從二品的巡撫,官職看起來還挺大的。

但是,如果說,正統年間,有五六十名文臣武將的職位在從二品以上呢?是不是就覺得比較一般了?

而且地方官無論是地位還是權力,始終不如京官。


最新小说: 崩人設後我成了人生巔峰 退親後我轉身嫁糙漢生多胎 苟成魔帝的我,被仙道女帝表白了 NBA三分王,全球女星狂加對抗 這是一隻狐妖啊 重生08,邪修創業 禁欲大佬高不可攀?誘哄她的是誰 惡雌心聲野,撩得獸夫紅了眼 這呂布,絕對有問題 重生1998:內卷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