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一番豪言壯語,讓人挑不出毛病,讓群臣無從反駁。
他們終於知道了,萬歲爺此舉,一意孤行,斷不可能勸誡成功。
如果再反對的話,那就不禮貌了,也是對自己腦袋的不尊重。
既然都是決定好的事情,那就要開始商議後續安排了。
皇帝不在京師,但是朝廷需要運轉。
“臣叩請,萬歲爺安置監國人選。”
這是大明傳統,朱棣北伐的時候,一直都是朱高熾在朝中監國。
朱瞻基討伐“漢王之亂”的時候,讓鄭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監國。
可是,朱祁鎮卻否決了這個提議。
“不需要!朕又不去多久。”
群臣聽聞這句話後,頓時鬆了口氣。
原來如此,萬歲爺隻是去玩玩而已,很快就回來了。
那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萬歲爺你早說呀,你怎麼不早說?你為何不早說?早說的話,臣等還會反對嗎?
但是呢,皇帝走了,京師需要皇室宗親駐守。
群臣上諫,第一個推薦的人選就是襄王朱瞻墡。
因為人家襄王有著豐富的監國經驗。
然而,朱祁鎮再次否定這個提議。
“朕打算,讓皇弟駐守順天府。”
“???”
群臣目瞪口呆,什麼鬼?
有經驗豐富的不找,怎麼就找了個二十一歲的?
萬一遇到什麼緊急情況,朱祁鈺,他能解決得了嗎?
“萬歲爺,臣反對!”
“反對無效,就這樣決定了!”
朱祁鎮再次霸氣否決,他之所以這麼做,是想到聖祖母臨終前說的話。
希望他們兄弟二人,其利斷金。
皇弟雖然年輕,朕不也年輕嗎?你們這群老家夥,怎麼能用年齡去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呢?
群臣無語,他們不敢反駁,因為王振正似笑非笑的盯著眾臣,就問你怕不怕?
於是,朱祁鎮立即下旨。
“命郕王祁鈺居守,駙馬都尉焦敬輔之,太師英國公張輔、太保、成國公朱勇、鎮遠侯顧興祖、泰寧侯陳瀛、恭順侯吳克忠、駙馬都尉石璟、廣寧伯劉安、襄城伯李珍、修武伯沈榮、建平伯高遠、永順伯薛綬、忠勇伯蔣信、左都督梁成、右都督李忠、都督同知王敬、都督僉事陳友安朵兒隻、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等俱扈從。”——《明英宗實錄》
記錄在冊的,有名有姓有職務的大臣,就有33人,包含文官和武勳。
被點到名的臣子,紛紛出列。
他們這時候還沒有意識到,這特麼是一本《死亡筆記》。
不過,換個角度想,英勇殉國,史書留名,這輩子有了!好像也不虧。
英宗大點兵之後,禮部尚書胡濙上奏:“萬歲爺禦駕親征,關於白金、彩緞、絹、布、衣服、紅氈帽等日常用品,理應先送往行程路經居所,用來預備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