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定下來的,是立“北狩英主”長子朱見深為太子,由襄王朱瞻墡先行代為監國,等朱祁鎮從瓦剌留學歸來,再歸還帝位。
問題是,誰能保證,朱祁鎮就一定能平安歸來?
萬一皇帝血氣方剛,不堪屈辱自絕身亡,我大明皇室豈有懦夫?
還有,要是真的回來了,如果襄王朱瞻墡不歸還帝位,就一直霸占在上麵,你把他趕下來啊?
這就意味著,宣宗一脈要絕嗣了。
於謙好一頓權衡利弊,人群中有不少大臣被說服。
“太後殿下,臣懇請,讓郕王監國,維護宣宗正統!”
支持和反對的聲音,各占一半。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孫太後,等著她做出最終決定。
孫氏還真的從未想過,讓郕王朱祁鈺監國。
因為她一直在針對吳賢妃,估計那小子早就心懷怨恨,讓他掌權,那還得了?
再說了,換弟弟上位,就能一定保證,真的會歸還權力嗎?
到頭來自家兒子,受儘磨難從瓦剌歸來,卻被告知帝位已失,該有多麼傷心難過呀?
孫氏搖搖頭,明確否定了於謙的說法,她親自寫信,邀請朱瞻墡監國。
“拿襄王金符過來,詔襄王入京!主持大局!”
......
長沙府,襄陽。
正在府內聽著絲竹的朱瞻墡,眼皮子直跳,不久後,就接到京師急信,他猛地跳起來。
打開信件一看,表情既無語又無奈。
不是,彆搞哥們呀,我真是草了。
一次又一次的監國,有哪個藩王經得住這樣的考驗?
毫無疑問,這次是朱瞻墡最靠近皇位的一次!
他娘張太皇太後早已崩逝,朝中大臣大概率會擁護自己,後宮就一個孫太後和兩歲皇子,拿什麼跟我比?
朱瞻墡緊緊攥住黃絹,他閉上雙眼,胸膛起伏著。
眼簾不停的抖動,看得出來他此刻心情並不平靜。
許久後,他鬆開了手,重重的歎了口氣。
“罷了,做個閒散藩王,其實也挺好的。”
或許是朱瞻墡意識到,自己已經四十三歲了,若是真的當了皇帝,估計沒幾年好活。
容易給後世子孫帶來無窮無儘的災難。
還不如繼續擺爛,安心做他的襄王得了。
什麼“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關我卵事。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