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十四年,九月初三日。景泰年號,按俗,應明年更改。)
“陛下,瓦剌使者來京了。”
乾清宮裡,朱祁鈺正在和大臣們商討“京師守衛戰”的戰略細節,王騰走到他的身邊,輕聲說道。
“他們幾個人?”
“罷了,將韃賊全部抓捕,明日午門斬首。”
朱祁鈺懶得管對方有幾個人,也懶得遵守“不斬來使”的潛規則,更懶得知道對方此行目的。
前前世,瓦剌使臣納哈出來訪。
不僅加恩款待,還賜予大量財物,黃金百兩,白銀二百兩,珍珠百顆,以及織金九龍紵絲等名貴布絲數十匹。
當時信裡的內容,朱祁鈺如今回想起來,就覺得難堪。
說什麼“我與可汗當順天道,合人心,和好如舊”?你看人家理你嗎?
兩國終將有一戰,既然無法避免,那就撕破臉皮吧。
王騰仔細聆聽旨意後,躬身拜彆。
在場的所有武勳及兵部、戶部官吏,共十六名,他們紛紛抬頭,錯愕的看著皇帝。
“你們覺得,朕做得不對?”
戶部尚書高穀訕訕道:“陛下,臣以為,太上皇還在瓦剌人手裡呢,如此激怒對方,怕是不妥。”
朱祁鈺冷笑,他就是要激怒也先,至於朱祁鎮的安危,與他何乾?
自“土木之禍”發生後,朱祁鎮就應該成為明朝的棄子,若是做什麼都要先考慮到他,隻會讓瓦剌更加得寸進尺。
要戰,就得痛下決心,破釜沉舟!
不要凡事都受到牽絆,這樣隻會害了你自己。
於謙卻反駁道:“高尚書,你竟然在擔憂太上皇的處境?怕是杞人憂天了吧?”
“前段時間,也先不是放出話來,欲送駕回京,兩國結為親姻?”
“太上皇於瓦剌,仍有價值,他們是不會輕舉妄動的。”
說完,他朝朱祁鈺一拜:“臣以為,陛下所為,英明至極。既可懲戒韃賊,又能緩解民間怨氣,一舉兩得。”
在沒有網絡的古代,平民百姓是無法窺探朝廷公務的。
而這次,朱祁鈺故意將午門斬首的時間,推延到明日,實則為了大肆宣傳,吸引到更多百姓過來圍觀。
代入一下,隔壁小日子屢次挑釁,國家直接把使館的小日子全部抓起來,並且來一場直播槍斃。
就問你看得開不開心吧?
於謙隻說對了一點,不僅僅為了讓民眾泄憤。
其實更主要的,是為了展現大明朝廷扞衛主權的決心,堅定的軍事自信,以及大國風範。
如果朱祁鈺沒有必勝的把握,他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
他就是要做給全天下人看!
......
順天府,大街小巷中,此刻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明日將有十四名瓦剌使臣,將在午門斬首。
“真的假的呀?”
“你看,公示貼得隨處可見。”
“啊?這朝廷,仿佛有點陌生。”
從正統六年開始,瓦剌連年侵犯邊境,又每年都上京納貢。
然而,每一次,都滿載而歸。
即便是對立陣營的使臣,大明朝廷依舊保持克製,甚至禮遇有加。
民間早有反抗,大家都不願意跟瓦剌人做生意了,結果回頭一看,朝廷還送錢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