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毫不擔心,現在大明無論是在冷兵器還是熱兵器,都遙遙領先世界,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兵力。
既然已經知曉未來,無論如何,“軍戶製”都必須要改革。
群臣對“征兵製”不太看好,覺得皇帝有點過於理想化了,除了於謙,沒有彆的人敢站出來反駁。
就交給時間證明吧。
“文官上位,需要經曆科舉,武將上任,亦需如此。”
朱祁鈺大膽提出,全麵改革武舉。
從武舉中脫穎而出的人,將進入朝廷設立的官方軍事學院,“禦武院”裡進修,成績合格後,需要實習。
當一切考試都及格後,才有資格進入軍中擔任初級將領,再一步一步的,通過獲取軍功晉升。
“禦武院”的初代教官們,便是宋氏兄弟。
通過京師守衛戰,朱祁鈺算是發現了,這十二個人中,真正有膽有謀,能成為獨當一麵的將領,隻有兩人。
比如說宋十三宋辰,你覺得就他這種容易衝動,不顧後果的性格,適合指揮作戰嗎?
武舉,考核的是一個人的戰鬥力,身為將軍,你絕對不能羸弱。
當眾臣聽聞,皇帝允許天下任何男子參加武舉時,心頭大駭。
文臣心想:“等等,這不就意味著,父子可以文武同堂?”這波是極大的加強啊。
武勳心想:“壞了,居然要考試,那我的子孫豈不是沒有機會了?”
文官們還是想得太簡單了,以為武舉隻是考騎射這種基礎項目。
朱祁鈺會在武舉中增加多種考核,難度堪比奧運會,並且立下“十不準”與“十嚴禁”,保障在選拔過程中公平公正。
......
既然已經將新的軍政製度立下,為了避免老將起異心,朱祁鈺決定來一場“杯酒釋兵權”。
早在京師保衛戰開始之前,朝廷就緊急下令,召回麓川等地的將領回京。
定西侯蔣貴、靖遠伯王驥等人,本來多有推脫,直到第三塊金牌——
他們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不得不回京。
由於古代信息傳遞慢,原本以為,出來迎接他們的,是正統皇帝朱祁鎮。
當他們見到朱祁鈺的時候,直接愣在原地。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