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華亭徐氏的結局,湖州茅氏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們慶幸朝廷沒有對自己趕儘殺絕。
儘管今時不同往日,好歹是延續下去了。
先前被族人狂噴的家主,沉冤昭雪,大家紛紛換了口風,直呼“家主英明”。
及時抽身,果斷退場,正是湖州茅氏的聰明之處。
他們看似輸了,實則贏麻了。
華亭徐氏中德高望重,身居要職的那批人,全都被府衙的官兵抓起來。
具體如何處置,誰知道呢?
華亭徐氏犯了那麼多事,彆說抄家了,若是真按《大明律》公正審判,斬首是絕對跑不了的。
徐瑞的大兒子,徐行止,提前在事發之前,就主動脫離家族,從而避過一難。
他走之前,先托關係暗中改了個名。
世間再無“徐行止”,唯有“徐賢”。
為了避免清算,他不僅改了名,還把身份戶籍都改了。
他將原籍“華亭縣”,改成隔壁的“青浦縣”,還偽造了一個親爹。
戶帖上,他爹名叫徐德成,世代務農,隻有他一個獨生子。
“你們,從今以後就叫做仁義禮。”
“阿爹,為何啊?”二兒子徐禮睜著水靈靈的大眼睛,好奇問道。
“這是爹的安排,你們不要問那麼多了。反正,以後出門在外,自稱新名。”
“好吧。”
徐行止,不對,應該稱呼徐賢,他把自己的子女名字都煥然一新。
徐賢臨走前,將自己存了許久的小金庫,足足有五十萬兩白銀,去天寶閣存了起來。
“五十萬兩,應該夠我一輩子使用了吧?”
夜深,徐賢坐在茅屋外麵的院落,抬頭凝視著彎月。
“不行,由奢入儉難,我不能這樣頹廢下去。”
放棄了原名與身份,就相當於放棄了原來的所有人脈,真真正正的從零開始。
世事無常,家道中落。
徐賢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小番外:徐禮是徐階的祖父。】
.......
景泰二年,七月廿六。
營部將湖州茅氏的書肆裝修,重新翻新改造一下,天書閣,正式開業。
在此之前,讀書人老習慣去書肆買書,發現不知為何關門了。
而整座城有且隻有茅氏書肆有他們想要的書,無可奈何,隻能退而求其次,前往天市坊裡的天書閣。
據說,茅氏書肆有的書,天書閣也有,茅氏書肆沒有的書,天書閣還有。
古代是沒有版權意識的,你賣的書,裡麵什麼內容,如果想複刻的話,那是光明正大的事情。
不然,又怎會有那麼多抄書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