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朱祁鈺和禮部尚書楊寧的討論,最終定下了改題方案。
原來的科舉考試內容,主要是默寫四書五經、做詩詞歌賦、策論。
第一關鄉試就淘汰了很多人,因為考的是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那麼多內容,純靠死記硬背,真沒幾個人能做得到。
你看看法律考證有多難,就知道了。
策論與現代公務員考試的申論相似,但是對於答題做了嚴格規範,就是所謂的八股文。
八股文每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大結九部分組成。
其中,前四個步驟,必須引經據典。
起股到束股,為正式八股,此處行文,要求考生原創,必須做到兩兩對偶類似對聯),句式、詞性、平仄對稱。
全文必須模仿孔子、孟子等聖人的語氣寫作,禁止個人發揮。
文中一切論證觀點,必須源自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不可引用其他學派。
現代人如果穿越回古代,哪怕你過目不忘,八股文這一關基本上過不了。
真不是瞧不起你,而是現代人與古代人的思維差異。
你會引經據典嗎?你會作詩作詞嗎?
就算你都會。
可是,生長在紅旗下的少年,你確定你會認可朱熹的腐儒思想嗎?
現代人回去寫八股文,大概率因“缺乏朱熹式正確思想”被考官直接判零分。
如果角色對換,換作古代人穿越到現代參加公務員考試,憑借著策論功底,能秒殺一群申論模版黨。得不到高分,隻能說閱卷的文化水平不夠。
.......
朱祁鈺打算大力發展科學,首先就要從科舉改革。
朝廷不再需要隻會寫八股文的腐儒,而是要有一批擁有邏輯思考能力,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官吏。
在禮部的公示中,對科舉改題方向做出詳細描述。
無論是鄉試還是會試,出題方向都是一樣的,殿試還是考核策論。
首先將原有的高達百分百的四書五經默寫比例,縮減到隻有30。
為了給考生減負,每年科舉開考之前,朝廷會放出考核書籍,四書五經中隨機取兩本。
不過,新增的《聖祖取士實學綱目》這一本書,屬於每年必考。
其實那本書就是朱祁鈺語錄,他假借聖祖之名,把新式思想包裝得冠冕堂皇。
明朝皇帝隻要推行新政,就會將朱元璋搬出來,哎呀,基操勿6。
鄉試除了默寫,剩下的70為【實務卷】。
實務卷的考試內容包含:術學、律法、推理、社科。
一、術學以《九章算術》為基礎,占比約20。
術學例題:【今有堤壩下廣五丈,上廣三丈,高四丈,袤二十丈,需用土幾何?若民夫人均日挖三方,日運貳方,今調集民夫萬人同赴工役,幾日可成?】
二、律法需要考生默寫《大明律》,占比約20。
三、推理包含公文改錯、圖形推理、律法審判三大部分,占比約30。
公文改錯例題:【“甲說乙盜糧,乙指丙為賊,丙言甲誣告,僅一人說真話,盜賊是誰?”朝廷校書方圓有度,今令君改之。】
圖形推理就是類似於現代公務員考試的題目,主要考核考生的邏輯思考能力。
律法審判,會給考生一道案宗,讓考生根據《大明律》分析出凶手,並有理有據的依法定罪判決。
例題:【張三通奸)鄰婦,為其夫李四所覺。二人共謀戕李四,反為李四格殺張三。問:李四罪否?當坐何罪?】
四、社科涉及工科、農學、水利等,題型多變,占比約30。
例題:【《王禎農書》載水轉翻車,然江南田高水低,何以改進?請繪其式,詳述省力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