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大臣整天想著擴建,無非就是以為麵積大了,買的商品越多,他們的分紅也會水漲船高。
倒是各大工廠,迫切需要擴建。
工部尚書石璞向戶部尚書錢遠鶴申請撥款一千萬兩,增建五期、六期工廠。
這一次,沒有大臣出言反對。
甚至有人開口建議,讓石璞的格局放大一點,直接申請撥款三千萬兩,多建幾個工廠。
石璞無語的瞪了那人一眼,你以為我不想嗎?
可這個擴建計劃,是君父製定的,我隻不過是代君發言。
如今,大明主要有製衣廠、煉鋼廠、製紙廠、以及正在建設的車船廠。
一期工廠在永平府,二期工廠在順天府,三期工廠在應天府,四期工廠在永州府。
五期和六期工廠,朱祁鈺打算將其放置在漢中府和重慶府。
工廠雖然不在天子的眼皮底下,但是,朝廷的每一處工廠都有宋氏兄弟率領的京師八大營官兵,嚴加看守。
不說做到一隻蒼蠅都飛不出去,嚴格控製出入人群,還是可以做到的。
朝廷工廠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促進當地百姓就業。
朱祁鈺其實絲毫不擔心技術外泄,即便你們知道蒸汽機的工作原理又如何?造得出來嗎?
先不說主體材質耐高溫鋼,就說密閉性必需材料橡膠,讓那群商人去琢磨,一輩子都搞不出來。
朱祁鈺恨不得他們真的能整出來,他說不定還會大力扶持。
這就是技術牢牢掌握在手裡,帶來的安全感。
......
目前,朝廷的四期工廠,其實已經可以滿足內需。
之所以還要擴建,是因為朱祁鈺打算重啟“下西洋”的計劃。
先安排人去探探路,光明正大的賺他們的錢。
等到時機成熟,再用堅船利炮轟開國門,開啟殖民時代。
一期車船廠已經快要完工,也許在景泰八年,十萬噸級彆的皇明寶艦就能下水了。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根據《明史·鄭和傳》記載:“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約長148米,寬60米)”
再看馬歡《瀛涯勝覽》記載,寶船共有“九桅十二帆“。
後世中科院依據明朝造船廠遺址的考古成果,合理推測,鄭和船隊的船隻噸位大概在“5000”噸級彆。
朱祁鈺就是要打破這個記錄!
“朕要造十萬噸的皇明寶艦!”
那麼問題來了,十萬噸級彆的船,到底有多大呢?
由於大明目前已經掌握初代增程驅動技術,造船規格與後世相差無幾。
長度380米,寬度70米。
科學的本質就是“燒開水”,老舊的航空母艦基本采用增程技術,核動力不過是將柴油機替換成更先進的核反應堆。
相比鄭和船隊,大約是2倍的龐大。
當然,隻是主船才這麼大,船隊其他船,肯定會小一點。
不過,這個龐然大物要想順利遠航,增程技術必須要在五年內取得巨大進步。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