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打仗,糧草是必不可少的,那怎麼辦?隻能從軍器中擠成本。
可想而知,朱祁鈺上位時,他接到了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明。
不是他不想發動戰爭,而是條件不允許。
......
一、軍器嚴重缺失的問題。
首先要提高工部的生產效率,其次要嚴厲打擊貪汙腐敗的情況,最後才是全軍更新裝備。
目前為止,僅有長江以北的明軍,有機會使用新式武器複合弓弩和燧發槍),南部軍士還在用著老舊裝備。
工部的生產力就這麼大,頂破天一年產量五萬,你說要在三年之內,全軍裝備是不現實的。
而石璞口中說的,覆甲率接近90,僅僅泛指京師八大營,並非全國。
二、如何提高武器生產效率?
複合弓弩的生產,需要用到大量金屬零部件,而大明首個現代化煉鋼廠,在景泰二年春季才建成。
煉鋼廠的落地,使得工部的軍器局和兵仗局的生產效率,足足提高了300,從先前年產五萬,提高到年產十五萬。
即便如此,朱祁鈺覺得還是不夠,於是二期煉鋼廠在河間府建設,同時將軍器局和兵仗局的鎧甲生產線,遷移到煉鋼廠附近,能夠大幅減少原材料運輸需要耗費的時間。
三、新式裝備更新迭代。
搭載著最新科技的槍械,不是說你造出來就行的,你不能指望那群新兵蛋子無師自通。
首先要征兵,其次培訓耗費時間。
先前,在江南區域征兵二十萬人,都要培訓一年。
不是他們腦子有問題,而是精益求精,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出差錯。
然後,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讓工部去改進工藝。
四、高科技武器的研發。
朱祁鈺在登基後不久,就製定下未來的研發方向。
無煙火藥,因為古人沒有接觸過三酸三堿的化學相關知識,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極難理解的事情,因此還在研發中。
導彈,研發成功了,有待進步。
坦克,受增程技術和內燃機技術的進步,雛形已經出來了。
隻是可能會讓大家失望,並沒有後世的威力,隻是一個可移動的鐵盒,用來防禦敵軍的弓箭,然後內部有幾名槍手射擊。
炮筒造出來了,但是因為黑火藥的不穩定性,朱祁鈺嚴令禁止使用。
萬一哪個操作流程出了錯誤,炮彈在內部爆炸了,坦克不就成了一個移動的火化爐嗎?
還得等無煙火藥硝化纖維)、雷酸汞、疊氮化鉛等技術突破。
......
“宋晟,你從京師八大營調取五萬精兵,北上抗擊瓦剌。”
於謙立即提出意見:“君父,五萬人,怕是不夠吧?瓦剌儘管內戰兩年,據前線塘騎兵彙報,仍留存二十餘萬戰力。”
“夠了。”朱祁鈺擺擺手,他望向宋晟,“你說是吧?”
宋晟鄭重的點點頭。
既然要打,那就打一場碾壓式的戰鬥!
唐軍5000騎兵能衝爛突厥十萬大軍,難道擁有更先進武器、覆甲率90的明軍,以少勝多還贏不了?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