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收集上來的退伍申請,十五萬份中,隻有寥寥無幾的百餘份。
也就是說,99的士兵都不願意退伍,他們要為大明強盛複興,奮鬥終生!
放在過去,應該屬於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在正統年間,軍戶為了逃避兵役,百人隊伍實到一二人。
真的是“誰愛乾這苦差事,誰乾!”的態度。
現在倒好,完全反過來了?
於謙撓撓頭,他表示很難辦。
其實他心裡也不希望清退這群士兵,畢竟人家又沒犯錯,勤勤懇懇的每日訓練,打仗時又勇猛無比,一個比一個衝得快,乾嘛要趕人家走呢?
但是,君命不可違,他隻能想辦法解決“士兵不願意走”的棘手問題。
百分之三十的比例,還是有點難為人了。
於謙隻好硬著頭皮上諫,請求皇帝收回成命。
“君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呀,目前軍中,仍有大量戰士們沒有參與實戰,對於他們而言,未必不是此生一大憾事。”
於謙從各個角度分析,試圖去說服皇帝。
然而,朱祁鈺鐵了心就要清退,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鐵律的形成,一開始是有點痛苦的。
更何況,他隻是要求清退百分之三十的人而已,又不是所有士兵都得走。
朱祁鈺狠狠地教訓了於謙一頓,讓他自己看著辦,朕隻看結果。
於謙重重的歎了口氣,沒辦法,隻能照做了。
......
於謙認真分析了士兵們不願意退伍的原因,也親自詢問過退伍士兵的想法。
其實,在每一個士兵參軍入伍之前,均有明確告知。
“如果在規定年限內,超齡沒有晉升為士官的,都將麵臨清退的風險。”
隻是那群士兵,一開始並沒有放在心上。
在明軍內部,晉升士官主要看個人表現,簡單來說,就是軍功。
那麼,在和平時期軍功哪裡來?
就是通過每年三次演習,紅藍雙方對抗,表現優異者,可以晉升為士官。
總會有一部分人日常摸魚的,覺得反正是演習嘛,混混就行。
現在好了,士官是不可能被清退的,隻有普通士兵會有幾率被淘汰。
後知後覺的摸魚黨,後悔得眼淚都掉了下來。
早知道,當初就不混日子了。
一旦被清退,去哪裡找那麼好的工作呀?
於謙重點關照這群摸魚黨,他的手中掌握著每個士兵的考核評分。
簡單粗暴一點,從低到高點名。
為了讓這群士兵心甘情願的離開,而且不會對朝廷心懷怨言。
於謙申請提高退役士兵的福利待遇,這個得到了朱祁鈺的批準。
最後,就是要風風光光的操辦退役儀式,營造出一種“當兵最光榮”的表態。
經過半年的努力,於謙總算是完成了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