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開采技術有限,完全跟不上消耗速度,不過,還好前麵皇帝的遺產足夠豐富,鐵資源存貨挺多的。
可是,地主家的餘糧也經不起這麼造呀?
很快,就不夠用了。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記得,朱祁鈺曾經將大明軍隊所有鐵製武器、鎧甲淘汰,全部熔煉。
其實這部分增補,隻能勉強與新式武器的消耗持平,並不能給鐵路建設增加資源。
於是,朱祁鈺在景泰十年,發動大型對外戰爭。
一是為了複仇,瓦剌長久以來對大明邊疆的傷害,罄竹難書。
二是為了掠奪資源,占領金屬礦產,讓瓦剌和李氏王朝的遺民義務挖礦,可以節省一大筆開支。
既然技術不夠,那就人數來湊。
在多地日夜開工的情況下,大明鐵資源得到了迅速補充。
總體來說,打仗肯定是賺的。
朱祁鈺在景泰八年的時候,又新建了一個超大型冶煉廠,成本1000萬兩。
鐵價如果以市場最低價格0.5兩斤來計算,10萬噸鐵就要花費1000萬兩。
隨著經濟一片大好,不可避免的通貨膨脹,後來又漲到了3兩斤的價格。
再加上冶煉的人力物力成本,這裡花費5000萬兩。
鐵路除了消耗鋼鐵,還有枕木。
朝廷鼓勵民間百姓開荒,以市場價每根0.1兩的價格購買木頭。
但這個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後來漲到了每根木頭0.5兩。
枕木每公裡需2000根,全程需要鋪設200萬根。
綜上所述,往返雙線的材料成本一共耗資1.4億兩。
......
最後是道路建設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工部官吏實地考察,規劃出一條完美的路線。
寧願距離長一點,也要儘量避開山地與河流。
由於大部分處於無人區,所以沒有什麼拆遷費,隻付出少量的安家費,一共1500萬兩。
蒸汽機車,每台成本在2萬兩左右,至少需要20台機車,總計40萬兩。
至於車廂什麼的,那很便宜的,忽略不計吧。
總體來說,為了鋪設這條鐵路,朝廷在七年時間裡,一共耗費超過2億兩。
如果你知道朱祁鈺砸了多少錢去研發,就不覺得燒錢了。
上一個大型工程,就是永樂年間建的大運河,當時花費2000萬兩。
景泰年間的“兩京鐵路”建設,是明朝迄今為止參與勞工人數最多,工作量最大,耗資最大,跨度最廣的超級工程。
但你要跟累計賠款超12億兩白銀的清朝相比,那2億兩都他媽不算錢。
請問你願意“雖遠必賠”,還是“雖遠必建”?
......
朝廷在為“兩京鐵路”開支的時候,是用白銀付款的。
此舉,主要是為了讓白銀在市場上健康流通。
如果用新幣支付,唯有不斷的印刷,隻會加劇通貨膨脹。
白銀從哪來?北疆打下來的時候,發現了三座銀礦,從那裡來的。
壞了,細細一算,好像這條橫跨1000公裡的鐵路,似乎是白嫖的?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