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四大名茶在國內市場知名度很高,甚至炒作到國外,一群老外慕名而來。
目前,朱見澄創立的四大名茶,成為了大明最昂貴的出口茶葉。
到底有多貴呢?
在唐朝被譽為“茶中第一“的“顧渚紫筍”,目前出口價30兩兩,那麼西湖龍井,能賣到100兩兩。
【重新解釋一下,現在的7兩=原來的1兩=現代70元】
恐怖如斯的利潤率。
人的感官容易受到認知影響,如果心理暗示這是好東西,就會無限放大優點,從而忽略缺點。
雖然四大名茶的味道不是最好喝的,但是通過營銷讓許多人認可其高端形象,就已經是巨大的成功。
朱見澄通過賣茶葉賺了錢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欠款全部還了。
一夜之間,又變成了窮光蛋。
他發現,塑造高端品牌這個做法有利可圖後,於是盯上了另一個行業。
瓷器。
但是,朱見澄不得不麵臨一個巨大的難題。
那就是,如今的瓷器行業,卷得沒邊。
由於開放海禁,最受外國人追捧的產品是什麼?毫無疑問,就是瓷器。
即使朝廷官營商鋪“天市坊”,暫時沒有進軍瓷器行業,但是窯主們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非常內卷。
在短短的十年時間裡,製瓷工藝飛快發展,越來越多精美瓷器誕生。
那用什麼產品,可以殺出重圍呢?
有的兄弟。
朱見澄立即想到,一種非常特彆的工藝品。
名為,“銅胎掐絲琺琅”。
關於“銅胎掐絲琺琅”的起源,有許多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這是從波斯區域傳入中原的。
琺琅,一開始稱為“佛郎”、“發郎”、“發藍”等。
儘管是舶來品,但是在中原博大精深的藝術土壤上,融合了傳統工藝,使其更加華麗精致。
“銅胎掐絲琺琅”目前僅由“禦用監”負責生產,器型以香爐、花瓶、盒等陳設品為主,專供皇室和賞賜功臣,民間禁用。
一是為了逼格,顯得皇室與民間的階級差距。
二是製作成本極高,銅胎、琺琅料含寶石粉末)和複雜的工藝,天底下隻有皇室能夠承擔得起。
朱見澄確實有這個想法,他打算將禦用工藝品,下放到民間。
不過,他需要請示父皇,如果父皇不答應,那他隻能另想辦法。
......
“父皇,兒臣有個不情之請。”
“說。”
“父皇,今琺琅器雖美,然內府所製耗費銅料、人工甚巨。若準民間富戶依例納銀購用,或出口海外,可實現以夷製夷,更顯我朝盛世之隆。”
朱祁鈺抬頭,略微震驚的望向朱見澄。
你小子,如此饑渴難耐,居然盯上“景泰藍”了?
“兒臣每觀陛下親詣匠所,督造琺琅之器。若使此精妙絕倫之物得示天下,則萬民仰瞻聖作,豈不益彰陛下神工聖德乎?”
好好好,居然想出來這個理由?
平日裡,朱祁鈺在工作之餘,除了去各大科研院查看研發進度之外,他還喜歡泡在“禦用監”,跟工匠們合力改造工藝。
前世,他是考古專業的,對於“景泰藍”的後續發展,自然熟悉不過。
可謂是回歸老本行了。
朱見澄見父皇還在猶豫,他繼續說服:“若設‘琺琅司’監管,選良匠承造,嚴查私販,方可保技藝永續。”
在元朝時期,琺琅工藝就曾經消失過一段時間。
原因就是,懂技術的工匠,他們死的時候,徒弟們還沒教會,從此成為絕品。
直至宣德年間,才重新流傳下來,直至景泰年間,達到巔峰。
不得不說,朱見澄拋出去的理由,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他先是說明,工藝品是死的,人是活的。“景泰藍”如果一直作為禦用品,還不如拿去民間甩賣,以換取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