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找不到嗎?”
孟宇寰皺眉不悅,天威營的飛機已經出去探查了五天,始終沒有發現那群人的蹤跡。
“是的主帥,四個方向的城池我們都去看過了。”
德裡蘇丹國城池眾多,大大小小共有幾十個。搜查難度確實很大。
新任蘇丹一路遷徙,將見到過他們的民眾全部乾掉,沒有留下一個活口,把毀屍滅跡做到極致。
對於明軍來說,如果不除掉舊統治階級,未來的隱患很大。
“那我問你,如果你是他們,會往哪邊走?”
天威營指揮使向弘昌沉思一番後說道:“我覺得,東南西北麵,都有可能。”
“東麵的孟加拉蘇丹國,已經被明軍攻破,俗話說最危險的區域,就是最安全的。”
“南麵是大海,他們完全可以南下,趁機乘船離開,待到合適時機後,卷土重來。”
“西麵是伊利汗國,也可以......”
孟宇寰打斷了對方的話:“伊利汗國,已經在一百多年前,瓦解分裂了。”
“這樣嗎?”向弘昌恍然大悟。
“你的功課,做得還不夠好。”
孟宇寰之所以能晉升那麼快,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武舉”狀元,與他自身努力脫不開關係。
伊利汗國,是成吉思汗之孫,元憲宗孛兒隻斤·蒙哥,安排弟弟旭烈兀出征波斯,滅了當地最大的兩個勢力。
旭烈兀及其繼承者,自稱伊利汗,奉元朝為宗主國。
然而,僅僅持續了一百多年,伊利汗國就內訌紛爭,在1355年,走向滅亡。
“現在,那裡叫帖木兒汗國。”孟宇寰耐心解釋道。
帖木兒,出自東察合台汗國,屬於是蒙古貴族一員。
他東麵降伏東察合台汗國,西麵征服波斯全境,北上掃蕩金帳汗國,又東征德裡蘇丹國,西麵戰場大敗奧斯曼帝國。
後來,又集結了二十萬大軍,打算東征明朝,結果死在了路上。
帖木兒汗國的巔峰領土麵積,達到440萬平方公裡。
目前,帖木兒汗國與明朝的外交關係,表麵和諧,實則互相看不上對方。
如果蘇爾王朝的新統治者,逃往東麵,還真有可能會被帖木兒汗國收留。
明朝滅了元朝,你說,蒙古貴族出身的他們,會對明朝有好臉色嗎?
......
“北麵,背靠雪原,進可攻退可守。”
向弘昌說完了,等待著孟宇寰的命令。
孟宇寰緩緩閉上了眼睛,他在認真思考。
如今,東南西北麵都有可能是敵人的逃亡方向,到底哪個概率更大呢?
孟宇寰突然想到,何不利用一下,將利益最大化?
上次,在攻打孟加拉蘇丹國之前,他曾經寫信上奏過君父。
君父的回執是這樣說的,“不怕你惹事,就怕你老實”。
簡單理解,皇帝鼓勵你到處樹敵,不怕一打多,就怕你不打。
彆人不惹你,難道你就不會沒事找茬嗎?
此次遠征的任務,就是要打下更多的領土。
不用在乎什麼禮義廉恥,小國就是要被大國抽打的。
你不要有任何愧疚心,你不是戰爭的罪人,你是拯救者,是過去解放他們的。